中国90%以上的强化复合木地板用于家庭,随着它的广泛使用,各城市装修污染的投诉逐年成倍上升。商家针对这两个缺点,演绎出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营销方法”。

瞒天过海

很多牌子都打着100%进口或进口品牌等宣传口号,实际商家只是进口很少一部分,大部分采用国内材料及技术生产。

进口产品与国产产品,包装一样、尺寸一样,甚至颜色都一样,商家以进口价销售,你能辨别真伪吗?为了证明其进口的“真实性”,商家还能出具进口报关单及产地证明书,并承诺假一赔十,不由得你不信。如果您买了此类假货,要想鉴别进口还是国产,讨回公道,你必须成为其公司员工,才能找到内幕,否则你胜诉的机率几乎为零。

树上开花

强化复合木地板的基材是采用原木进行粉碎,在高温蒸煮消除各种霉菌后,加入甲醛胶压制而成。标准的产品颜色是木质的本身颜色(白色、黄色、褐色),由于强化复合木地板会释放甲醛到空气中,对空气质量造成危害,很多消费者都在寻找一种健康、绿色环保的产品,有些商家发觉,很多消费者在绿色环保与绿颜色之间的分别,不是很清楚。于是就在基材板中加入绿色颜料,把基材染成绿色,对外宣传,绿色基材是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绿色环保因子或宣传绿色产品在防水、减少甲醛释放上超过本色基材等。

实际上,绿色与非绿色在防水、甲醛释放、环保方面根本没有任何关系,一时间,家家户户搞绿色,好象强化复合木地板的环保工作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那些专选绿色基材的消费者,不就成了100%的受害者。

混水摸鱼

强化复合木地板质量好坏,关键在原材料的选择及搭配上,以及产品的加工精度上,进口板与国产板在尺寸上本无分别,进口板与国产板如按上述同一技术要求生产也无区别,产品与每块板的长短、宽窄无关,有些厂商看到某个尺寸的地板,例:1290*195*8或1380*194*8等长尺寸的板,国内生产该尺寸的厂家少,就趁机散布谣言,“进口板是长规格的,国产板是短规格的”。

长板价格随之上涨,销量看好,各厂家也不去争辩板的长与短,而是减少生产短板,大批量生产长板,一时间“进口”板激增,消费者花低于进口板的价格就能买到进“进口板”也其乐融融,最大的得益者就是提出长板为进口板,搞乱市场、以乱取胜的强化木地板销售商。

偷梁换柱

第一代强化复合木地板采用的榫槽承插结构,安装时,在榫槽中打满胶水,就能保证产品在使用中不会发生走缝、脱胶现象。实际使用中发觉,在中国地面高低差太大(高达10mm/m、标准要求小于2mm/m)以及工人安装不够认真,胶水打不均匀、打不满,有个别住户的部分地板就会出现走缝开裂的问题。

商家随之推出加厚板及锁扣板来解决上述问题,有些商家为在宣传上增加其“锁扣”的功能,就生产出了所谓的“双锁扣”“三锁扣”“四锁扣”地板,给消费者造成锁扣级数越高,质量越好,实际上地板连接得是否牢固,不在锁扣级数多少,而在于锁扣板的倒角角度及倒角面积大小,锁扣级别太多,就好象用几把小锁防盗,比用一把大锁更安全吗?最早厂家生产锁扣板是为了增加地板的粘接力,而发展到最后变成了增加锁扣级数,为欺骗消费者而生产锁扣地板。

借尸还魂

为了进一步达到降低强化复合木地板成本的目的,采用降低基材密度,减少三氧化二铝耐磨层等手段已经过时了,如今有些生产企业已采用甲醛胶替代三聚晴铵胶,白糖胶替代甲醛胶,这些强化木地板不但不耐磨,而且层与层间都没有了粘结力,防水、抗变形能力变弱,还有用普通油墨印制地板花色,其结果地板几个月就变色,粘结用的胶水用白乳胶替代了D3胶,粘结度下降,地膜用单层的替代双层的,用沙子加入到基材中增加基材的“重量”、“强度”给人以高硬度的感觉。

你要问强化木地板价格有多低,要看生产企业手法有多高,总之无论怎么低的价卖,商家也保持足够的利润,而且强化木地板售价越低,利润率越高。

扩展阅读

走进:地板行业行业三大潜规则


随着地板在家庭装修中的广泛应用,有关地板的投诉开始大幅度上升。日前,对实木地板市场进行了调查,并披露地板行业三大“潜规则”,提醒广大消费者,避免掉进无良商家的陷阱中。

据有关部门检测结果显示,地板标识不实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木地板木材名称标识错误;二是部分商品仅标识木材名称的俗称。

一些地板商为吸引客户,将普通木材地板冠以奢华、高级的木材名称,以牟取暴利,这是商家的惯用伎俩。此外,通过混淆木种以提高销售价格,是商贩最主要的欺骗手段。实木地板分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每个等级价格相差10%至15%,让消费者眼花缭乱的同时,也为不良商家提供了以次充好的机会。

人们在挑选木地板时,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地板的耐磨度、甲醛释放量、花色款式等问题上,而对踢脚板、地板胶、地板垫等配件的环保问题却不太重视。木地板的配件和辅料选择不好,也有可能埋下隐患。很多商家将地板配料、辅料通过与地板搭售的方式蒙混过关,这也成了家装的环保隐患。所以,消费者在购买地板时,不要只注重木地板的品质而忽略辅料的质量与环保。

给60平米的房子装修,却要用掉70平米的木地板,这是很多消费者装修时遇到的问题。木地板实际铺装的面积与包装箱上标注的面积会有出入,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会落入不法商家的圈套中。此外,有的商家还在实木地板的面积上玩伎俩。按行业规定,市民购买地板时只需测算面板的面积,但有少部分不良商家则会算上地板企口,也就是接缝处槽的面积。

因此,消费者购买木地板时,最好让商家在销售合同或定金收据上注明商品计量标准和计算方法,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实木地板国标背后的潜规则


从产品到铺装,实木地板行业的、国家的,各种标准堆起来有厚厚一摞。买地板前,你不需要把这些标准都看一遍,但下面的几个方面是你必须要清楚的:

1、外观质量要求板面外观质量是地板分级的重要依据之一。《实木地板》国标中将等级分为优等、一等、合格品,但目前市场上基本统一为合格品。选购时看板面是否有开裂、腐朽、死节、虫眼、蓝变、缺棱等材质缺陷,而通常对色差、活节、纹理等不必过于苛求,这是木材天然属性。另外,加色板满足了一些人的偏好,但也要防止一些厂家填色后以次充好。

2、尺寸及偏差国标中对于地板宽、厚的要求是不能有偏差,实际操作中允许有0.4毫米厚度、0.3毫米宽度、千分之一的长度偏差。但实木地板行业也有17毫米板在卖,价格要每平米要便宜10到15块,多为一次加工时有偏差,后又加工刨薄的板。但如国标的是18毫米,实际上却差很多,那这就是一种欺诈,所以拿到地板后不妨抽几块量量看。

3、形状位置偏差通过靠尺能够明显看到地板边缘倾斜严重,这样的地板有一块两块还好,多了铺起来难度大而且影响美观。横平竖直,尺寸规整,这是地板最基本的要求。将所购木地板开箱后取出数块,进行模拟拼装,观察企口咬口情况,拼装间隙,相邻板间高度差。

4、油漆对实木地板行业来说,少刷一道漆,省漆钱、人工费,又省时间,但消费者看不出,只有用了之后好坏差别才能显现。还有用劣质油漆,或者该用PU漆的板材却用了UV漆,这都很容易造成地板面漆脱落、开裂。国标中对漆板的表面耐磨度、硬度、附着力等都有要求,而你在选购时要选择漆面均匀、光洁、平整,无漏漆、无鼓泡、无龟裂的地板。

5、含水率国标中对于地板含水率的要求是在7到15.6%之间,跨度很大,多数厂家都能达到。地板含水率不合格,除了厂家处理不当外,和铺装地点的环境湿度过高、防潮措施不当等都有关。所以拿到含水率合适的地板是第一步,良好的铺装防潮以及后期合理的维护也很有必要。

6、名称规范名称不规范有的是因为是习惯称呼,短时难纠正,也有的是厂家故意将色泽、花纹略有相似,品质却相差的材质混淆,利用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获得利益。现在相关部门根据《中国主要进口木材名录》等标准,对名称不规范问题查处严格。

7、铺装由铺装引发的投诉多过地板本身的质量问题,有铺装技术差、配件不合格的因素,也有的是业主过于挑剔。目前有《木地板铺设面层验收规范》及相关的铺准标准,尽量做到谁出售、谁铺装。铺装时业主最好在场,先验收龙骨,看是否平整、牢固,有没有被钉裂。然后等铺上地板再验收,看平整度、缝隙大小以及高度差,是否有响声。

8、售后服务木地板的保修是由地板安装方负责,现在大多数厂家的保修期限是一年。出现起拱、蓝变、虫蛀开裂、漆面质量、板面破损、板面变色等问题后,根据不同程度界定责任。而业主使用维护也很关键,通过定期清洁、打蜡,用不滴水的拖布顺地板方向拖擦,防止阳光长期曝晒,搬动重物、家具等,以抬动为宜,不要拖曳。

地板行业:行业“潜规则”大盘点


地板安装问题也引起了众多的消费者的不满,这极大的损害了消费者对于地板品牌的信任度。

商场充当保护伞

个别商场为了铺位出租的局部经济利益,招入无地板生产许可证的个人、个体户销售地板,无质量信誉及售后服务保证,商场充当了不合格地板的“保护伞”。提醒消费者,要看准经销商是否有工商营业执照和地板生产许可证,是否具备生产经营地板资质。

质量检验报告不合规范

质检报告不是原件,或复印件无质检部门确认的红印章。提醒消费者,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只有本批次的有效,行业一般半年内的质检报告视为有效。有的地板经销商将虚假荣誉证书挂在店内抬高自己身价。提醒消费者,要看证书颁发单位机构,更要看产品质量。

各大功能“神乎其神”

一些地板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片面夸大产品性能,大肆宣扬地板可以防水、防虫、抗菌、防火、绿色环保、健身等内容。提醒消费者,要求经销商将承诺内容写入销售合同之中,日后可据此维权。

国产进口“含糊不清”

以国产的产品冒充进口的产品,以普通的产品冒充名牌产品,甚至用劣次品充当合格品。提醒消费者,进口产品要看进口报关单,合格产品要看质检报告。

售后服务增“花样”

送货上门却只送到大门口,进院要收费,上楼要收楼层费;名为免费保养地板,实则推销地板蜡、地板油精。提醒消费者,购买时要明白合同具体条款项目,注意收费与免费范围。地板生产企业或经销商为省钱雇用非正规安装人员。提醒消费者,地板行业一般要求谁的产品谁去安装,没有安装队伍的产品最好不要买。

合同里玩文字游戏

用不规范合同确定一些霸王条款,如有的经销商承诺“30日内自由退货”,却在合同中不说明退定金还是退全额货款。提醒消费者,在与经销商签合同时要注意各项条款内容,不要盲目签字、交款。

虚标高价 地板行业秘而不宣的潜规则


现阶段,“高标低折”已经成为地板市场上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地板市场上也出现了诸多“无促不销”的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得不让部分消费者怀疑这价格水分到底是有多少。因此,部分消费者也在呼吁市场需“明码实价”。

虚标高价成为行业秘而不宣的潜规则

“明码”是商家向消费者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必须公开标示价格;“实价”是指根据成本、合理利润以及市场竞争状况计算出的“不注水”的实际交易价格。明码实价实行之后,所有商家将使用统一的价签,按标价与消费者进行结算,不接受任何讨价还价的行为。

小编了解到,长久以来地板行业没有广泛施行明码实价和明码实折有其原因,这个秘而不宣的行业规则维系着薄弱的厂商关系,但这也严重地阻碍了地板产业社会化、信息化和电商化的进程。

如果说高标低折是一种行业惯例的话,那么产品信息和标准的非透明化往往成为消费投诉的罪魁祸首,而导购和服务系统的非规范化又加剧了这种情况。地板行业作为习惯上被认为的低频关注度行业,而通常的新闻报道往往被“质量门”等负面事件充斥,这无疑将地板行业推向了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的不利境地。

长期促销战术乏力明码实价才是正道

地板零售价格普遍虚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高成本和低效率所致,显然这无论于行业健康发展,还是于商家于消费者都是不利的。

为了提高效率,很多商场和商家的惯用方式是“爆破营销”,甚至已经将促销常态化。爆破营销短期内或对业绩提升有效,但长期而言对品牌损害很大。无数血淋淋的事实表明,价格内战只有一种结果,就是民族品牌的全军覆没。因此,明码实价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诉求。

地板“明码高价”成潜规则 消费者疲于应付


明码高价,消费者疲于应付

由于价格不透明,消费者常常为购买地板的事心烦不已。“跑了一个星期的建材市场都没买到合适的,总觉得太贵,被坑了。”有消费者抱怨道,回顾整个购物过程,对比了多家,总觉得商家报价的水分太足,无论是几十元还是几万元的产品都需要砍价才能最终敲定,虽然大多数产品都明码标价,但最终的成交价却仍需再议。这不仅增加了购物时间,还变相增加了购物成本,“如果会砍价还好,不会的话肯定吃亏”。

事实上,在购买地板乃至家居建材产品过程中,遭遇类似经历的不乏少数。“进卖场,最累的就是和商家讨价还价,最烦的就是货比三家,跑了一圈下来才发现没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有消费者如是说,有些商品标价惊人,而如果会砍价,实际成交价可以打半折,甚至更低。

明码实价,厂商有心无力

一直以来,地板终端销售的惯用方式是:高标价、低折扣,促销泛滥。这样的销售模式,使得同一产品在终端市场的价格体系十分混乱,面临同城不同价、价格悬殊巨大等畸形市场交易问题。特别是一些个性化高值产品,本身的装饰性能与使用价值突出,如若无法制定统一合理的市场销售价格,极易产生“天价地板”,长此以往,动摇商家的品牌形象及诚信根基。

“明码实价”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亦为发展之必然趋势,但地板厂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有心无力。地板产品同质化太过严重,价格战激烈残酷,执行明码实价就等于将价格公之于众,虽对消费者而言是件好事,但这一底牌一旦被竞争对手获知,并以更低价格面市,对销售的打击是致命的。

厂商和消费者的想法都有道理。长期以来,地板等家居建材产品价格体系混乱,商家乱标价的现象十分普遍,让消费者对价格捉摸不透。同时为了顺应消费者的砍价心理,商家制造足够的砍价空间,去迎合消费者。久而久之,商家打折促销的风潮越来越盛,直至达到“无促不销”的境地。因此,地板行业要想明码实价,前提是必须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让价格战回归理性。

地板业“潜规则”曝光 价格猫腻屡见不鲜


近年来,地板行业的发展逐渐成熟,同时明码实价的呼声也是越来越强烈,在“五一”这场大型的促销活动中,连续不断的优惠价背后蕴藏的“潜规则”也开始浮出水面。

在“五一”前后连续不断的优惠促销景象背后,京城家居市场中,“标虚价,折后卖”以及“折扣见人下菜碟”的现象屡见不鲜。也就是说,同一产品在不同家居城,标签上价格不统一,实际售卖价格更是因消费者的砍价水平而定,参差不齐。

消费者距离最终售价仍旧存在“沟壑”

商家的定价、调价和折扣力度都被监管,定价有依据,折扣有规律,消费者最终在店内看到的“标价=售价”,遇到特定时段推出优惠,也是透明公开,这才是“明码实价”最理想的状态。如今,部分品牌在“标价”和“售价”上玩起了猫腻,并未将“明码实价”实施到底,产品标价≠最终售价的情况正在发生。

走访中,面对相同的询问,地板商家给出的答案各不相同。某地板品牌导购表示,标签上是9折的价格,一般不变,但平常很少按标价卖,每个周末或特殊节假日都会另有折扣;而某知名地板品牌的价格则相对简单,导购称,价签标价已经是8.5折后的价格,平常都按标价卖,只有特殊节假日才会在“标价上再打折”。

可见,标签上的价格是不是实价,不一定。折扣多而杂考验算术能力买家居产品成“世界上最熬人的事”。他们表示,商家的折扣都不一样,不仅要挑样式,还得做笔记、算账、砍价,脑子里都乱了。另外,他们发现,工作日、周末和特殊节假日,同一品牌的折扣相差不少,不想花冤枉钱,还是得花把子力气,多逛多算多比较。至于“明码实价”,夫妇俩直言,听说过,但这半个多月逛遍了京城大小家居卖场,很少有商家按“标价”卖,而且有些品牌在不同卖场的标价和折扣都不相同,再加上各种返券、签售,最终价格哪里划算,还得根据各种情况,自己算。他们感觉,买地板等家居产品,“是世界上最熬人的事情”。

商家在产品价格上玩猫腻屡见不鲜

标价即售价,明码实价买东西。对于品类繁多的地板等家居产品来说,如此简单直接的购买方式,的确可免去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折扣心理战”,让人省心省力。此外,明码实价的实现还能避免地板商家报价虚高、折扣不一以及不打折就卖不出货等令买卖双方纠结已久的本质问题。

标出“实价”但从不按照实价成交,“标价”基础折上折随时可见,同一品牌不同卖场折扣不一等现象,令原本让家居消费更简单的明码实价计划遭遇阻滞。“标价即售价”的实现的确能帮消费者和商家解决许多问题,但在实操阶段存在困难。比如,一个成熟地板品牌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有几万件有余,如果将每件产品的原价和折扣价都统一上报管理,费时费力,也容易出现错漏。而另一个施行明码实价的品牌则称,品牌内部价格管理体系如果是健全而严谨的话,随时上报新品价格,也并不那么难,关键看品牌的决心。

此外,有一些地板商家在“标价”上玩猫腻,悄悄抬高,再给出大力度折扣,这一行为屡见不鲜,其实性价比未必高,但消费者愿意跟风,这令愿意推行明码实价的品牌很无奈。若不跟着加大折扣,会在短期内失去部分消费者。

“超限令”打破成本压缩潜规则 地板企业要不要涨价?


涨价还是不涨价?

在生产厂家层面,物流运输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可能更大、也更深远。业内人士表示:超限令出台提高了道路交通安全,但带来了比较大的成本压力。

对于出货量大、纯利润微博的地板行业来说,运输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让地板行业的产业链成本出现了结构性上涨,如果不顺势涨价把成本上涨的压力独自揽上身的话,地板企业肯定负担不起,但是如果大幅涨价,又会对下游销售造成压力,引发消费者的不满。所以地板企业可以顺势涨价,但是幅度不宜太大,眼下最重要的是采取措施有效控制运输成本以应对运输成本上涨的危机。

从源头控制运输成本

“超限令”的逐步落实让地板企业不能再依靠“超载”来节省运输成本,进而导致运输成本上涨,因此地板企业要从源头抓起,有效控制运输成本。

首先、地板企业要合理规划运输流程,地板出货量大,对运输依赖性强,制定最省、最快、最好的运输计划可以有效调控运输成本;其次、地板企业要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选择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和便利性最优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最后、地板企业还可以适当的减少运输环节,例如对有条件直运的便采取直达运输以减少二次运输环节,尽量消除相向运输、迂回运输等不合理现象等。

“超限令”逐步落实,导致运输成本不断上涨,进而压缩企业利润空间,这对地板行业来说,意味着新一轮洗牌已经到来。面对流失掉的利润,地板企业千万不能通过盲目涨价来缓解压力,从源头入手,采取必要的手段降低运输成本,才是保证企业良性发展的正确举措。

买木地板遭遇“潜规则” 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权?


一、夸大地板功能

有的商家称自家的地板具备抗菌、地热免胶、防水、抗静电等功能,令消费者如“雾里看花”,只能在被商家夸的天花乱坠的情况下,糊里糊涂的购买了地板。还有由于一般消费者对地板知识并不是很了解,以为卖地板的都是地板的专家,实则不然,“售货员不一定是地板行家”。

二、夸大环保

有的商家打出了“无甲醛地板”的旗号,其实零甲醛地板是不存在的,因为地板在生产过程中,为保证地板结合强度和耐磨度,大都会使用或多或少含甲醛的胶粘剂或油漆,关键是要确保地板及其配套辅料都样样环保,以避免甲醛的累积含量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木地板游离甲醛的国家标准是低于1.5毫克/升。

三、假冒地板是原装进口来的

有些商家打着“100%原装进口”的幌子对外宣传,实际上他们口中所谓的“原装进口地板”只是进口很少一部分,或者根本没有,大部分均采用国内材料及技术来生产的。欧派地板的实木地板一般像圆盘豆之类的只能从国外进口啊,因为这些木材造假的话根本没必要,我们追求的是质量。

四、“实际送的货与样品不是一回事”

很多消费者投诉,表示在店铺看的样品非常好看,质感、做工都很考究,等下了订单之后,发现送到家的地板跟样品根本不是一回事,油漆颜色,甚至地板花色都有很大差别。有些木地板厂家地板在同一个包装内板材有好有坏,质量参差不齐,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这里就要小心地板销售商布下的质量陷阱,可能把处理的尾货混杂在其中,一定要做好铺装前的地板验收工作。

五、“对地板的耐磨系数造假”

耐磨系数决定了地板的使用寿命,但有些商家为了拉拢更多的消费者,对耐磨系数进行造假。宣称其地板耐磨转数达20000转。实际上耐磨转数按照国标规定,家用地板≥6000转,商用地板≥9000转,即为合格。同时转数越高越易发脆,硬度越大韧性越小。

消费者购买到劣质木地板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权,我们如果发现与商家描述的不符,我们是可以追究的,不过有的时候考虑到实木地板本身的特性,我们队色差之类的应该有多谅解。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