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追求利润最大化

在地板企业经营的过程中,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一直以来都是大家恪守的一条经营准则,但其实这样的心态在处理厂商关系时有点要不得。在厂家追求利润最大化时,承受风险的一方必然是经销商,一旦经销商承受不住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和压力,就必然会面临失败,这样的结局对于厂家而言其实是舍大利而逐小利。

目前很多地板企业都推出了合伙人制度,其实是希望将更多优势的资源集合到一起,然后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来完成更高的目标,而在这个体制内的人,每一个人都代表了一个利益体,如何平衡各利益体之间的关系,并非是企业的最大利润,而是每个人相对满意的利润,即适度的利润,同样也适用于与企业风雨同舟的代理商。

2、强制压货成常态

压货、做库存一直以来都是地板经销商在零售市场打拼时比较重的负担,很多地板经销商不能轻装前行,就是因为压货太多。有经销商抱怨,这些年下来,自己看似挣了不少钱,但实际算下来,发现就是满满一仓库货,为了要更好的把货销出去,只能更多的投入展厅建设,做好销售的配套,一直这样循环往复。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比如春节、传统的促销季等都会成为厂家强制压货的高峰期,压货占据大量的现金流,也会束缚代理商去做更多的品牌推广。

3、区域保护成摆设

某经销商想要做品牌代理时,通常地板厂家都会承诺会做好他这个区域的品牌保护,为代理商争取更多的利益,但往往在利益真的产生时,这样的约定却也化为了泡影。比如经销商区域有个较大的工程项目要启动了,需要大面积地板铺贴,工程商直接找到厂家对接,而厂家考虑到大工地需要很多资料和服务,小代理商也完成不了,干脆就直接接过来做了,也不曾想到这是某个代理商的区域,需要对他的利益进行保护。

4、招之即安的心态

对于地板厂家而言,招聘区域代理是目前终端最常用的一种经营模式,但是很多地板厂家在招到代理后却没有精心维护,认为只要找到帮他出货的人就可以,从来没有想过要主动帮助代理商做策划,建团队,打造一个更优的销售队伍。而很多代理商一开始都没有专业的团队去推动品牌更快的占领市场,也很希望能得到厂家的帮助,在两者的诉求没有完全匹配后,结局就会可想而知。

5、品牌定位不清晰

品牌的定位看似是地板厂家该考虑的问题,但却是影响经销商寻找目标群体的依据。经销商代理的品牌如果定位不清晰,就会让产品面对的人群也不清晰,表现在店面和产品上就会更加混乱,即使有人进店也不知道该买哪个类别的产品。特别是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建材市场,经销商能否留住一个消费者不仅仅要靠过硬的销售技巧,还需要有让人能第一时间就能记住的品牌形象。

6、求大不求稳的作风

工匠精神也是今年的一个热词,对于地板行业的生产企业而言,也应当拥有,很多人在进行上游的生产时,从来就是抱着你有、他有、我也要用的心态,完全不顾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不顾经销商的一些想法。比如,推出一些新的产品之前从来不会征集经销商的意见,也不向他们打听市场的接受度,只是一味的闭门造车,想当然什么样的产品会受到欢迎,但实际推出市场后,并不能得到经销商买单,反而因为发展理念的差异而让厂商关系恶化。

地板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如何进一步扩展自身品牌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已成为摆在各大地板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就得正确处理好企业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以上六大问题,地板企业还需多多注意。

编辑推荐

横林地板企业享改革红利


近日,经开区国土分局来到横林地板协会,为宝盛木业颁发了不动产权证。宝盛木业是横林地板行业的代表性企业,所用土地为集体土地,没有不动产权证,不可以享受土地转让、抵押等权能。

常州宝盛木业总经理张文俊:有了这个证以后,银行那边就有个行情了,对我们融资也方便,第二个以后过户也方便,因为原来集体土地是无法过户的。

今年,我区雷利电机在全国首家以出让方式取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成功上市,让经开区在解决土地供给矛盾上找到了新方法。今后,经开区国土分局还将以此为例,解决类似的企业发展困境。

经开区国土局耕保科科长曹伟:一方面通过集体入市的方式,来保障企业发展。同时通过低效用地的盘活,整合土地现有存量。为企业上市打好基础。

经开区国土分局还向横林镇地板协会宣传了最新的法律法规以及优惠政策。今年,经开区国土局将对辖区内百家企业进行走访,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跨界”地板企业需认清现状、保持理性


有需求就一定有市场,对于涉足墙面领域的地板企业,该如何理性看待这一趋势,是市场驱使还是盲目跟风?

市场需求让地板企业“跨界”蔚然成风

市场变迁和经济发展,推动审美进步。过去对墙面装饰不够重视的情况,随着审美情趣的提升,对墙面装饰的需求自然就大了起来。巨大的市场需求让墙面已经与顶部及地面的地位比肩,这么大的市场需求,自然会吸引很多企业“跨界”介入。

除此,无论是粘贴墙纸还是使用墙面漆,都免不了装修周期长,污染物多等弊端。这种弊端自然会催发市场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大咖们转型备好了“温床”。

地板企业涉足墙面装饰前景可期

地板企业介入墙面装饰,对地板企业自身来说,能为自己带来更多销售面积、提高客单价,增加利润,更重要的是,这也顺应了整体定制家居的潮流,以更丰富的产品设计和更完善的营销手段,促进整个行业繁荣发展。因此我们可以确信地预估,这一领域着实是一大趋势,而且前景十分可期。

建议:“跨界”地板企业需认清现状、保持理性

不能否认的是,任何一个新兴领域,机遇和挑战都是并存的。因此,对玩“跨界”的地板企业来说,一定要充分认清现状,保持理性。

首先,地板企业要明确,不同于以往单一地板,当涉及墙面装饰时,消费者更看重的是这些空间搭配的整体效果。因此,除了做好产品创新和设计,在后期安装过程中,也需要强势发力。其次,当产品架构和消费形态发生改变时,营销手段也必然要改变,而服务则变成最为关键的构成,这除了是顺应定制化时代下市场需求,更是消费者最为看重的部分。最后,地板企业还需做好团队建设,尤其是销售人员,可以说是面向消费者的第一张面孔,当销售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了,才能带动消费者真正了解我们的产品。

新兴领域的诞生,总会经历一个生疏到成熟的阶段。对玩“跨界”的地板企业来说,想要在这股浪潮中站稳脚跟,必须充分认清现实,扬长避短,切不可为了跟风而盲目开展墙面领域的业务。否则,不排除会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教训。

地板企业如何分配市场供求关系


最近,有件事引发了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湛江市市长王中丙走出发改委,拿着800亿钢铁项目的批复一阵亲吻。那一刹那,他成了“吻增长”的代言人。5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开始密集审批各地投资项目,市场预期新一轮刺激将要诞生,有投行甚至估计刺激措施规模可能将高达二万亿元,也就是2008年“四万亿”的一半。

如果真的又来一次“四万亿”,地板行业的日子会不会变好些?让我们看看市场经济里面最基本的供求关系。

2008年之前,和中国的大多数工业产业一样,中国地板产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总体而言,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到21世纪头一个十年的中期,供求基本平衡。2006年开始房价的快速上涨,引发了房地产的投资热潮,这一平衡维持到了2010年。

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爆发,出口拉动作用锐减,国务院遂推出了四万亿中央投资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工业品包括房地产的供应继续增加,由于货币是超量的,民间投资和消费在基本饱和后又被刺激了一把,这才维持了供求的平衡。

2010年,调控政策陆续出来后,需求开始萎缩。供求不平衡于是完全显现出来——几乎所有的工业产品供给全面过剩——钢铁、铝、水泥、多晶硅、LED、汽车、电视机、手机……当然也包括地板。到了2011-2012,这种情况更为明显。我们说,2012年,大环境不好。但其实,比大环境更加直接的是地板行业整体供大于求的“小环境”。我们的生意不好做,只因为我们地板产业本身已经供大于求了:地板生产供大于求,卖场面积供大于求,市场品牌供大于求……只有直面这一残酷的现实,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即将到来的残酷的洗牌。

我们或可以看见,从2012年年中开始,国家政策开始放宽,银根开始松动。但我们也会发现,地板产业的供与求,受到的影响将会非常有限。房地产业高歌猛进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而房价下跌空间亦同样有限。未来的中国地板市场的需求,会主要由刚需支撑,日趋平稳地增长下去,受到宏观政策波动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无论是“练内功”、“备人才”,还是“战略调整”、“深耕市场”,除了等待政策市外以及经济大环境彻底好转以外,对地板企业来说,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跨界与专注的分岔路口 地板企业向走还是向右?


专注更适合地板行业现状

跨界经营,首先是做强主业,这一点,地板行业能及格的企业恐怕并不多。专注自己领域,成就业界霸主,走向国际舞台,这或许更适合地板行业各样的现实与现状。因为对比国际品牌,国内地板产品无论在品质、创新、领先程度、品牌知名度、产品影响力等等方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地板企业现在还在做大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做强的目标还很遥远,跨界,显然有稀释资源和资金之嫌。

专注,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德国制造享誉世界,其不求规模大、但求实力强的专注品格,让他们几十年、几百年专注于一项产品领域,热衷于单一门类,有些依旧是中小企业,却是行业的全球领袖,有些则成长为大企业。“大”不是目的,而是“强”的自然结果,这也充分印证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资源整合或比跨界更靠谱

当前,地板行业遇到了现实中的困难与挑战,跨界能帮助地板行业脱离水深火热吗?不敢说。曾经的跨界失败案例尤在眼前,只会给地板行业的跨界行动和信心泼冷水。有业内专家提出,兼并重组、重塑版图或是地板行业摆脱困境、战胜挑战的有效措施之一。其实,提升产业集中度也是一种跨界,整合资源、重整格局的跨界,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丰富产品线的跨界。创新发展模式、打造地板行业新蓝图的整合,创新商业模式、打造新增长点、实现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的整合,对地板行业或许是更靠谱、比跨界更现实的作法。

当然,不排除将来有地板企业在做强做优的基础上跨界经营、多元化发展,或是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即真正的跨界实现质的蜕变。地板企业可充分利用跨界思维带来的有利条件,比如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全方位渗透和应用,产业界限变得不再清晰,这为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领域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可能,也为促进跨行业、跨地区、跨领域的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正常流动创造了宽松环境。而这,也是当下地板企业迫切需要的资源,寻求转型升级的动力,开拓创新驱动的着力点。

在当前困境与挑战同在的迷茫中,在利润增长触及天花板的困惑中,跨界被不少企业提上议程,但跨界有风险,地板企业切忌盲目尝试,至少在自身实力还不足以支撑走多元化路线之前,专注仍是企业做大做强最好的方式。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