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行业三大症结

“中国制造”与世界先进水平究竟差在哪?对地板企业而言,除了技术、质量、品牌等有形因素,一些无形压力更让他们深受困扰。

首先,“流动”的工匠无法支撑“铁打”的企业。对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一些地板制造企业来说,过快的人员流动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不仅高管辞职,一线技工的离职率更无法估算。没有稳定的制造工匠,企业又如何发展壮大?

其次,“赚快钱”的理念无法打造百年老店。从社会的普遍价值观看来,盈利水平、资产规模、企业估值成为衡量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但事实上,打造百年老店需要专注和深耕;许多企业关注做大而非做精做专、将“转行”当“转型”,房地产热、互联网热、股市热让大量资金脱实向虚,不利于制造业健康发展。

再者,“廉价低质”形象期待得到根本改变。不少企业认为,中国制造创造了物美价廉的传奇,但粗暴山寨、抄袭模仿使中国产品背上了“廉价低质”的名声,既影响了国外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定位和看法,也使国内消费者对本土品牌信心不足。

树立标杆率先探索

自17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后,现代工业文明推动着世界的发展进程。在此期间,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形成了各自的现代制造文明。比如,从百年前的教堂大钟、酿酒设备到今天的奔驰、宝马,“德国制造”给人以耐用、安全、精密的深刻印象。这体现出德国制造的精神文化:专注、标准、精确、完美和秩序。

对地板企业而言,其转型发展的道路前途将越来越取决于能否逐渐形成现代工业文明的社会心理和实业基础,积淀下植根于中国本土的实业精髓。这座精神大厦的基石是合作精神、框架是契约精神、构造是效率观念、细节是质量意识。

这种工业文明的构建离不开标杆企业的引领。标杆企业是地板产业制造文明形成的基石和土壤——就好比美国福特和日本丰田都分别扮演过标杆企业的角色。当代地板行业,标杆企业应当率先探索和实践,提炼中国制造文明的精髓,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

提升中国制造软实力

德国、日本制造早期也曾受到廉价质低的困扰。对此,德国通过法律、标准、质量认证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了德国制造的质量蜕变;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实施“质量救国”战略,促使日本制造打开了欧美和全球市场。以此为鉴,我们应从国家层面牢固树立质量立国意识,以标准为先导强化质量管理,并在全社会引导树立质量诚信文化。

对地板制造企业来说,应走出以规模换成本、以成本换价格的竞争模式,树立以科技、质量、品牌为先的发展理念。我国制造企业践行制造文明,应对消费者存敬畏之心,不让低质产品流向市场;要耐得住寂寞,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培养人才,同时要在全社会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此外,整个社会的消费理念也应从追求“价格低廉”转变为“高质有效”。随着中国制造告别低成本、规模化竞争以及消费群体结构的变化,企业、消费者、商业营销形成的“物美价廉”的消费诉求有待转型。当前,我国一大批偏好性能、愿为高品质埋单的消费群体正在兴起,这意味着消费理念的变革、对“价廉物美”观念的部分扬弃,并很有可能把中国制造带到新层次。

扩展阅读

服务好客户三大“敏感”点 是提升地板用户体验感关键


而最终,优质的服务从何而来,在笔者看来,服务好不好,关键还看地板产品以及地板导购人员是否会服务好客户接触点。简而言之,服务好客户接触点,地板产品的用户体验感自然会得到提升。

在地板产品的服务流程中,有很多客户接触点,如何做到更有效、更高效?可以通过抓住消费者的“痛点”、“痒点”、“兴奋点”,进行客户体验的设计和管理。

解决痛点打消客户选购顾虑

所谓痛点,就是曾经发生在顾客身上的问题,让TA苦恼过、是TA要解决不想再经历的问题。地板消费者的痛点有哪些呢?各种各样材料的迷惑、价格的陷阱、设计师的经验和水平?产品的质量问题,安装是否能够一次成功、售后服务响应的速度和效率等等,这些都是地板消费者在选购地板过程中会担心的问题。所以,解决好这些痛点,消费者的顾虑会打消一半。

提出痒点加深客户对地板品牌的认知

所谓痒点,是顾客在意、感兴趣,有感觉的的问题。比如说,林林总总那么多功能五金件,怎么让顾客选择,才能让他觉得是最适用,又不浪费的?怎么样将客户想象却又无法描述的产品风格、色彩与搭配最直观地呈现在他面前?怎么样的售后服务是他需要、让他感动的?这些痒点都有可能提起客户的兴趣,进而加深对地板品牌的熟知度。

爆出兴奋点刺激客户下单冲动

所谓兴奋点,是能给客户带来“wow!”效应的刺激,能够让他产生消费冲动的点!顾客来到门店,有什么样的目标,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是否可以通过场景的描述呈现出来。让他的需求,在特定的场景下会被激发,找到这些场景,就找到了机会。比如,精心设计和搭配的风格套系产品,让顾客一眼见到,就指着说:我就要这一模一样的!

现在地板消费主体人群以80、90后为主,有空余的时间,会去旅游、度假、休闲,而不愿意把时间花在一家家逛建材市场上累成狗。所以,在服务流程中添加能够打动他的场景,选择就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地板产品选购技巧的专业性比较强,企业必须依靠服务进行配套,只有做好服务,客户满意度才有可能相继提高。而要想促使老客户带来更多的新客户,企业做好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在与客户的“敏感”点上做好细节点服务显得至关重要。

中国制造业稳中向好 地板企业抓住发展机遇


中国制造业稳中向好

近日,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2月份宏观经济指标,其中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6%,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2.6个百分点,这已经是该指数连续五个月保持在51.0%以上,说明中国制造业发展态势稳中向好。

根据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分析,这一宏观数据背后彰示着以下四个要点:第一、中国制造业市场需求回升;第二、国内外需求有所改善;第三、新动能持续发力,其中装备制造业PMI达到近三年的高点;第四、制造企业对未来发展信心持续增强,处于高位景气区间。

经济转型成绩被看涨

近日,国际金融服务机构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我们为什么看涨中国》,报告中高度评价了中国经济转型成果:其一、消费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增长主力,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其二、服务业将是增长最快的领域;其三、中国正向高附加值制造强国迈进;其四、企业继续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其五、过剩产能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地板行业发展有前途

综上所述,作为制造业的一员,地板行业的发展前景也是广大且乐观的:首先、国内外以及制造业需求的改善和制造业的持续发力,让地板行业对未来发展信心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充沛;其次、中国经济转型成绩被看涨,对于正在谋求转型升级的地板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不仅给地板企业转型升级指引了方向,还增强了地板企业转型的信心。

因此,地板行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抓紧当下利好形势,积极谋求并深化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提高服务比重与质量、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等等,让发展利好的形势真正落地,成为自身发展的动力。

木材禁令!中国地板行业将面临什么?


中国工业用材、纸浆和纸产品消费市场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市场。但中国森林资源依旧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从今后来看,中国的木材产品将持续短缺,在一定时期内依然需要大量进口木材。

主题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的2017年夏季达沃斯论坛近日在大连继续举行。此次会议表示,目前中国地板行业整体呈现原材料匮乏。

“中国木制品主要来源为阔叶林,目前中国林业的商业性开发已经关闭,许多木制品企业均感受了较大的压力,目前国内木材市场上80%的木材需要依赖进口。随着下游地板家具市场开始慢慢复苏,对木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地板行业竞争将再次加剧,行业或将再次迎来洗牌期”。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国,但同时中国林业资源匮乏,木材产量十分有限。自东北大兴安岭地区全面启动商业禁伐,我国木材进口依存度长期保持高位。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年木材消费量已突破5亿立方米,进口依存度为50%。因实木家具、实木地板产业的快速增长,近10年来我国木材消耗量增长了173%。

木材相关行业该怎么面对原材料的稀缺问题呢?

木材相关产业存在在工业用材、纸产品,和家居装修这一块,实木家具、实木墙板等等。而面对短缺的原材料,厂家便只好提价来保住利润空间,这也是为什么木材装饰品与实木墙板的售价一路走高的原因。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当产品的价格大大超出他所拥有的价值时,很多消费者会寻找其他的替代品。用环保材料制成的集成墙面便是很好的例子,木林雅集成墙面木纹系列板材,仿木纹设计,以假乱真的效果,价格却只有实木墙板的一半都不到,是木材墙面的最佳代替品。

面对如此境遇,国家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要珍惜现有的林木资源,提高木材资源利用率,将加工过程中原料的浪费降至最低即用最少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其次,不要完全依赖进口原材料,减轻进口原材料的比重;最后,要重视木材的生态循环,应该在国内木材市场上积极寻找进口木材的代替品,比如使用环保材料竹木纤维板来作为墙板和地板的装修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履行好森林保护的职责。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