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是日常家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地板的环保型问题也一直以来都是消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很多人认为价格高的地板产品就是好的产品,殊不知这其中暗藏玄机。很多消费者反应,在市面上的地板产品价格品种不一,价格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选择常常很困难。

价格混乱无统一标准

地板行业的发展逐步进入成熟阶段,各项生产工艺以及环保体系都步入了一个新阶层,有了较大的改善和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定价混乱、服务不周全等问题。很多消费者反应,在购买地板产品时,同一个品牌的地板各大商家的定价都不一样,有些截然不同的价格到底哪种才最实惠又能保证不假,无疑是给消费者出了一道难题。

定价方面上被消费者大大地吐槽之后,有些消费者也会开始以“讲价”的方式来保障自己的权利。据调查显示,造成这种现象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质量更好,价格更贵。有些商家认为自己的地板产品与别人的比起来,质量更好,进货渠道透明正规,故而产品定价高。

第二,薄利多销,凭着促销价格带动客流量。这些商家通常是借着促销的名义,降低销售价格,以此来拉动更多的销量。

第三,进口产品,所以卖得更贵。部分商家坚称自己的地板产品全部源于进口,质量信得过,自然价格也高了。

价格不稳定、不透明让很多消费者都产生了疑惑,甚至开始对地板行业失去信心,产生的不信任心理也将会影响着地板市场的顾客群体流失。

消费者提高警惕选购正规产品

除了价格混乱,地板市场还逐步涌现出一些给地板打上各类标签的现象,诸如“环保地板”、“静音地板”、“无醛地板”等,这些产品是否真如其名,消费者并不能直观地断定,且有些商家将还会采取全英文的标识,消费者对其“云里雾里”,因而也就有了疑问以及吐槽。自然,消费者在选购时也会特别小心,为了能够购买到合适的产品,只能更加小心翼翼地“货比三家”。

在发展越来越趋于成熟的地板市场,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逐步改变,不论是在售前、售中、售后,商家都要周全相待,给予消费者最大限度的完美服务,规范产品销售渠道,统一定价,诚信经营,这样才能留住更多的客户资源,让整个地板行业更规范有序发展。

精选阅读

地板产品价格涨价分“明暗” 消费者需理性选购


目前,由于地板原材料的价格正在逐步上涨,部分地板产品也开始进行“涨价”计划,记者走访各大卖场也发现,许多地板等家居品牌的产品价格都在进行小幅度的调整,大部分的地板产品都有一个提价的动作,甚至部分企业还采取暗中涨价的策略,各种优惠促销活动比往常都有所缩减。

地板涨价实乃无奈之举

面对涨价原因,很多企业负责人表示:“涨价,实在是无奈之举。因为受整体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原材料、劳动力、物流成本不断上涨,企业的利润空间被逐渐压缩,企业无法承担成本提高带来的压力,只能被迫涨价。”

对于一些家具、实木地板企业来说,原材料在产品整体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今年以来,上游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另一方面,中国地板的不少原材料都是从南亚的一些国家进口的,伴随着这种资源性材料越来越稀缺,当地国家对于砍伐的限制监管逐渐严格,这也直接导致了木材成本的上涨。

此外,人力成本的提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物价整体走高的大经济环境下,家居行业价格上涨也是合情合理的。

地板企业加强资源整合以应付涨价潮

据卖场负责人透露:“如果涨价,消费者很可能持币待购,一些规模实力较小的企业就可能发生资金链断裂的危险。而不涨价,一些企业顶不住成本上涨的压力,也有可能关门歇业。可以说,现在整个家居行业正在经历市场的考验。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地板企业自身要加强自我提升,积极寻找出路。首先在管理、营销、生产效率、品牌竞争力、产品附加值等各方面要主动提升,最大限度地降低内耗,练好内功。同时,地板企业洗牌也将加速,‘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行业整合最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发生。”

面对涨价之风地板消费者需理性应对

在选购的过程中,消费者不妨货比三家。虽然对于很多大品牌,不同的卖场价格也都统一制定,但是市场上仍然存在同一品牌,不同经销商价格不同的情况。

另外,消费者可以尝试寻找新的替代品,任何一款产品都并非无可替代。只要价格差别幅度不大,质量上也不会存在太大差别。最后,建议消费要注意综合考量,不要冲动购物,因为用于家具、建材、装修的花费较大,应该综合考虑品牌企业的产品附加值,理性消费。

地板环保标准待统一 或将给生产企业定级


在9月2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布了地板与板材环保性能比较试验报告,该报告显示,35个抽检样品的甲醛释放量达标率为97.14%。但报告同时指出,由于地板与板材环保标准多,部分产品仍存在“就低不就高”的现象。相关专家认为,消费者实际购买时,还应认准品牌企业有检测报告的产品。

九成以上样品符合要求

据了解,此次比较试验共检测了35个样品,包括28个地板样品(15个强化木地板和13个实木复合地板)和7个板材样品。检测结果显示,35个样品的甲醛释放量达标率为97.14%。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地板委员会副秘书长胡会军认为,因为抽取的样品均为市场上主流的品牌企业,能得出这样的结果也是可信的。

在其中,15个强化木地板样品中有14个样品的数值均符合国家标准,13个实木复合地板样品和7个板材样品全部合格。对12个标称环保级别较高的样品,该试验还依据《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人造板及其制品》(HJ571-2010),对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在甲醛释放量数值较低的情况下,TVOC实测值均全部合格。

标准多造成“就低不就高”

而报告同时显示,由于国标只规定了E1级和E2级的限值,如果按照对地板和板材环保要求更高的E0级,15个强化木地板样品只有2个样品达到。此外,15个样品中,约1/3的强化木地板在产品外包装上未标注环保等级,有的只是以“合格品”等代替。

在此之外,报告表示,目前对板材和地板检测的标准多,定级也不一样。多标准导致部分不良企业在生产时“就低不就高”,宣传时却“就高不就低”。

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地板委员会副秘书长胡会军认为,目前地板行业的市场监控较成熟,可用的标准比较多,而且这些标准或是针对产品不一样,或是适用于不同的场合,目前统一起来难度较大。协会目前正在制定的《木地板企业等级划分规范》,将根据企业规模来为企业划分等级,为消费者选购地板提供更简便的参考。

市场打折风“迷人眼” 地板企业需明确产品价格体系


随着地板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显激烈,地板产品也开始在走多元化的路线,如地暖地板、静音地板,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选购地板最为重要的是性价比,这样看来,如果地板产品价格能透明的话,消费者好作比较,地板行业也会少一些乱象,对于商家引导良性竞争的好方法。

市场价格混乱打折风“迷人眼”

如今,市场上营业人员抱怨现在生意难做,顾客越来越精了。但消费者的精明是在屡次上当后磨练出来的,所以,当云里雾里的地板价格能让消费者都看得懂的时候,经营者的生意才会好做。

小编认为打折风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造成市场混乱,对企业形成致命威胁。有的地板品牌实行一个地区多家代理商的营销体系,而几家代理从明争暗斗转向恶性压价,彼此都没有利润可言,最后导致这家品牌从市场消失的例子并不鲜见。

在打折的幌子下,买卖双方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增加了成本。一位消费者看好一套名牌洁具,两个月里跑了不下10趟专卖店砍价,花去了大量时间和交通费用,也消耗了售货员大量的工作时间。因此,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在打折风波中都可能是受害者。

产品价格透明化企业发展新模式

地板产品本身也会有很多导致价格差的因素,特别是在产品质地、功能、花色、款式等方面的不同将直接导致最终售价的不同。该市场总监表示,地板产品和其他消费产品一样,当下流行的款式价格自然偏高,而过时的产品就会通过特价的方式进行处理。很多经销商为了带动人气,推出他自身能够承受的折扣力度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呼吁经销商不要利用折扣方式蒙骗消费者。

产品价格透明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地板产品和其他非标准化产品一样,在销售过程中不可避免经销商的灰色成分,这些都是导致地板价格标准化难以实现的原因,面对地板流通领域里不可避免的价格不透明现象,很多地板生产企业开始探讨一些新的模式。

目前市场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直营店的经营方式有助于企业最大程度上降低产品的中间流通环节,在价格竞争方面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地板厂家采用代理商经营的方式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而设立的分公司是不产生利润的,只要能够保住当前运营成本就能实现销售,目前来看设立地方分公司的做法得到不少企业在推广。

地板市场产品价格不透明成为常态


地板企业产品价格需结合消费者购买能力

目前人们的生活品位不一样,因此对于产品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但对于消费者来说,都希望能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产品。所以当产品高大上时,价格如果也高大上,那消费者不会买账。从这点上出发,地板企业需要深知不同消费者的要求,别让地板价格太高,因为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不同的人群,由于其审美观念,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以及消费水平的差异,自然存在着不同的消费需求。因此从这点上来看,地板行业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应考虑到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业内人士分析说,目前国内不少品牌地板产品定价偏高,普通消费者很难承受。

地板企业的产品质量和设计决定产品价格

在外销不振,国内楼市调控的大环境下,采取亲民策略争取刚需市场,事实上也是国内地板业对固有模式的自我反省和产品定价的理性回归。不少地板业人士也意识到,亲民并不仅仅是价格低,而应该从设计层面开始就注重考虑不同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

现如今,各种新概念的地板产品层出不穷,但普通消费者买不起就是问题所在。业界人士认为,地板要“亲民”必须从设计研发入手。因为地板设计决定了最终成品的成本和价位。而地板根据安居房户型偏小的特点进行设计,偏重简约、小巧等特点,结合折叠等功能,无疑能更好地满足这些消费者的需求。

对于地板企业来说,根据产品质量来规定产品价格才是赢得消费者认可的关键。只有将产品质量做好了,才能谈得上价格的提升。地板企业唯有严格把控好质量关,才能在市场品牌的竞争取胜。

运费上涨,地板产品价格涨还是不涨?


运费大涨,成本增加

《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的实施,运费将会大幅度增长。相比原标准,新标准在超限方面明显收紧。作为木材行业的下游产业,地板企业不仅要应对木材运输的整体费用增加,还要面对其成品运费的增长。

据悉,六轴货车车货总量由原来的55吨降为49吨,五轴货车由原来的30多吨降为20多吨。运费将会因此上涨一倍多,可能原来一车的货现在只能用两辆车来运。运费可以说贵上了一倍。可见,这一新标准确实是为地板企业带来了沉重的成本压力,成品涨价在情理之中。

品牌塑造,抗衡价格

据市场调查,涨价的企业都是只靠着成本低廉来换取利润,成本一旦升高,企业就无利可图,所以为了利润不得不涨,而一些大品牌反倒风平浪静。因为他们的眼光不仅仅只放在成本上面,更多的是打造一个品牌,一个在市场上拥有足够影响力以及话语权的品牌。

品牌是给地板企业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一个好的品牌就会给商家带来很大的商品效益。虽然成本的上涨是现下大环境的主要趋势,地板企业必须要懂得坚持自我,走自己的既定轨道,打造好品牌,用品牌价值来抗衡成本价格,如此,必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小编小编认为,地板企业已经认清了形式,纷纷准备转型,向品牌化、精细化转变。有了新的目标,新的理想,在新的挑战中也绝不放弃。

地板产品议价空间较大 产品价格存大量“水分”


目前,随着五一火热促销节日的逐渐临近,不少地板企业也开始逐步开展新一轮的价格促销战,但是就市场现状而言,在走访家居卖场的时候,有不少消费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促销活动折扣打得这么厉害,可想而知这价格水份有多高。

地板产品议价空间过高价格水分很重

现在的消费者不止看中产品的品质和服务,在同等优质产品下,消费者都会更加倾向明码实价的产品,在未来明码实价将会是地板行业又一主流趋势。

地板市场类似于批发市场,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店面卖出不同的价格,顾客可以自己砍价,有些产品虽然有标价但是也可以自己砍价。并且能否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完全要看消费者懂不懂行情,对于懂行情的消费者,商家卖出的价格会相对便宜一些;面对不懂行的消费者,价格就稍微高点。有不少消费者就在这里吃了亏,被商家忽悠了。

节日促销不打折难吸“睛”

地板企业大打价格战,大小节日一概不放过,不论是活动的频次和力度都是空前的,但是打折后的产品真的就实惠了吗?商家真的给消费者让利了吗?殊不知一些商家打着亏本买卖的旗帜,私下却在价格上做了手脚,提高产品的售价,再打折出售,名则让利,实则收益。

还有一些商家会组织团购促销活动,一些地板卖场组织一场团购,团购价甚至低至5折,但商家不可能做亏本的买卖,可想而之平时的9折优惠或者不打折时商家所赚取的利润有多少。地板产品价格不透明,误导消费者,市场水很深。

导致地板产品价格差的因素很多,但是产品销售上的模糊,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行业在价格方面还没有明确的规范。对于地板行业来说,利用价格战获得的利益虽然丰厚但是是短暂的,价格不透明、折扣不明确现象,使消费者和企业都无法在这场战役中获得胜利。

一些经销商推出优惠促销活动带动市场的活跃度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不能利用折扣方式欺骗消费者,误导消费者。

地板产品价格上涨 是市场调控还是营销手段?


各方因素叠加导致生产成本上涨

对于生产成本的上涨,业内人士表示,其实地板企业的生产成本每年都在上涨,就像我们的生活成本一样,老百姓买米面油的价格都在涨,但基本都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涨幅内,不会起伏太大。近期人民币的贬值对进口原材料的确会有一定影响,包括国家政策的出台都会影响到价格。就像最近西安限行,原来只有一辆车送货,现在可能要再买一辆车送货,或者限行期间停止送货,但工人还要养,这些都会增加成本。

今年国家对货运车辆的超载、超重、超宽的严整,也引发了货运物流成本的增加。原来可能一辆车能拉1500块板材,现在也就拉1000块,但是跑一趟油费、过路费的开销还和以前一样,所以现在买一块板材要比过去上涨5块钱左右。

销售价格目前不会大幅度调整

如果地板生产的各项成本都在上涨,那对于零售端的消费者来说,是否意味着地板价格要涨?

某地板品牌负责人表示:“公司今年有一次小幅度的调价,但也仅限于部分产品。虽然地板的生产成本每年都在上涨,但公司至少已经三年没有调整过价格了,一直都是通过降低管理成本来消化生产成本的上涨。毕竟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销售价格是不会做大的调整,否则就没有竞争力了。”该负责人还表示,虽然购买木材的价格的确上涨了,但他们会通过压缩自身利润来解决成本上涨,不会将涨价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某地板经销商也表示:“我也关注到行业内最近在说的涨价一事,但并没有收到总公司关于调整价格的文件,所以目前价格不会有什么变化。”

涨价只是市场调控并非营销手段

对于此次行业涨价声音之大之广,也有人认为是企业的宣传手段,以“恐吓营销”的方式促进销售,让消费者在涨价前赶快购买。对此业内专家认为:“虽然每年都在涨价,但这次的声音很大,不排除是上游的原材料厂商放出的风声,想要试一下市场的反应。但就目前市场不景气的情况看,即使成本上涨,也都是地板企业自行消化,并不会让消费者买单。”

其实,涨价传言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小工厂如果买不到便宜的材料,就不能生产价格低廉的产品。如果他们的产品定价和大品牌差不多,消费者肯定会首选大品牌,小工厂将无法生存,无形中也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表现,可以推动行业的优化和进步。

业内人士表示:“涨价传言不能说是营销手段,因为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涨价对企业并没有好处,反而会丧失市场份额。尤其是国家近几年对产品环保的要求提升,很多企业要更换全新的生产设备,即使没有原材料的上涨,企业自身的成本投入也在增加。价格变动只是市场调控的表现,并非是营销手段。”

地板产品价格不透明 企业严把质量关才是提升价格关键


地板企业产品价格需结合消费者购买能力

目前人们的生活品位不一样,因此对于产品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但对于消费者来说,都希望能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产品。所以当产品高大上时,价格如果也高大上,那消费者不会买账。从这点上出发,地板企业需要深知不同消费者的要求,别让地板价格太高,因为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不同的人群,由于其审美观念,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以及消费水平的差异,自然存在着不同的消费需求。因此从这点上来看,地板行业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应考虑到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业内人士分析说,目前国内不少品牌地板产品定价偏高,普通消费者很难承受。

地板企业的产品质量和设计决定产品价格

在外销不振,国内楼市调控的大环境下,采取亲民策略争取刚需市场,事实上也是国内地板业对固有模式的自我反省和产品定价的理性回归。不少地板业人士也意识到,亲民并不仅仅是价格低,而应该从设计层面开始就注重考虑不同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

现如今,各种新概念的地板产品层出不穷,但普通消费者买不起就是问题所在。业界人士认为,地板要“亲民”必须从设计研发入手。因为地板设计决定了最终成品的成本和价位。而地板根据安居房户型偏小的特点进行设计,偏重简约、小巧等特点,结合折叠等功能,无疑能更好地满足这些消费者的需求。

对于地板企业来说,根据产品质量来规定产品价格才是赢得消费者认可的关键。只有将产品质量做好了,才能谈得上价格的提升。地板企业唯有严格把控好质量关,才能在市场品牌的竞争取胜。

地板市场价格存“水分” 统一定价难实施


很多消费者都呼吁地板价格透明化,但就市场上的情况来看,地板产品想真正走上“统一定价”的道路,目前来说,有点难。

消费者买高价、买低价都不放心

走进家居卖场,打折促销的广告随处可见,在部分消费者看来,“卖场里面的地板产品怎么可能不打折,同一家卖场,有好几家的地板,款式、材质都差不多,有的价格都能打到6折。”的确,地板等家居产品不是快消品,很多人都是难得才买一次,尤其是当消费者面对数量众多的地板品牌的时候,很少有上架能够坚持统一定价、不打折扣的原则。

与此同时,消费者也产生了猜疑:看上去外观几乎一致的东西,价格、折扣怎么能够相差那么多?商家打折、不打折都有理由,消费者买高价、买低价都不放心。地板产品到底是统一定价,还是随行就市,根据市场定价,争执双方看上去都各有理由。

经销商对于“统一定价”的看法

“即使是连锁卖场,在不同的城市,租金水平往往也是相差很大,从最低的月租金不足100元/平方米,到400元/平方米甚至更高都有,同样一款产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要实现价格全国统一,几乎不可能。”一经销商如是说。

在这位经销商看来,现在市场上真正实行全国统一价的企业,多数都是以下两种模式:第一种,就是企业直营,各地门店采用分公司经营的方式,这样在产品价格方面能够实行有效的管理;第二种,就是产品差异化,即根据区域市场的不同,投放不同的产品系列。而在保持地板代理销售制的前提下,如果企业真想要实施全国统一价,且无产品限制,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出台相应的返点补贴制度,根据相关的指标对各个地区进行划分,每年根据每个地方的销售情况进行返点贴现,这样经销商才有可能遵循统一的价格制度。

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认同感是关键

如今,有的消费者在穿着消费上颇“讲究”——这主要指其在品牌购买技巧上,例如,“ZARA要等产品几折的时候买,HM要等几折的时候才能买,优衣库新品出来后等多长时间买合适,至于海澜之家基本不打折,看到合适的就可以买了”。从这种消费心理可以发现,原来消费者不是担心打折,只要消费者彻底了解了这个品牌的运作细节后,购买行为就变得简单了。

反观地板行业,企业或许可以套用一下,地板品牌可以统一定价,可以折扣,也可以区域补贴,但是前提是消费者认同了这个品牌,了解了其公之于众的销售规律,不然的话,消费者永远都会担心自己是否被“宰了一刀”。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