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企业收购一方面为资源整合,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联合提高生产技术,继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但事实上,无论是强强联手还是强者收购弱者,其间的隐患企业也同样不可小觑,毕竟联手后经营模式的融合也是一大难题。

其实,收购存在的风险每个企业都心知肚明,但为何还是有地板企业愿意为之冒险?事实上,地板企业收购,一方面是在地板市场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对地板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另一方面也是借着地板市场持续低迷的时候先声夺人,储存有利资源。

据了解,某地板品牌在收购其他企业后,原有的团队保留,企业通过资源整合,扬长避短,无疑为自身赢得了更多竞争的有利条件。

地板企业被收购后,一开始可能如虎添翼,但两个企业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也很有可能在经营模式、管理体系等方面出现冲突,这些不协调的因素在短时间内对于企业的发展将会起到不可忽视的阻碍作用。因此,在众多收购案中,被购地板企业的命运也不尽相同。

不论是地板行业业内收购还是跨行收购,在整合资源的目标下,还有拓宽销路谋发展的趋势。但不可否认,收购与被收购的企业在经营模式等方面的不同势必会影响彼此的融合,处理得好当然是如虎添翼,若处理不好陷入发展瓶颈甚至以失败告终都有可能。

因此,收购的孰优孰劣难以一概而论,是企业借此一飞冲天,还是沉疴难返,最终还是得靠地板企业自身。收购和被收购都需谨慎。不仅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更要有助力发展的潜质。只有两者达到最佳的融合,才能真正达到整合的目的。

延伸阅读

地板行业:“侵权”事件频现


目前,在地板行业内,抄袭是一个一直以来都存在的问题,甚至有人笑称“国内抄国外,小牌抄大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长期困扰行业的问题,抄袭外观设计的现象在行业内常有发生。为何地板行业屡屡呈现出这种山寨现象问题,其中还是有因可究的。

地板行业侵权事件频现

十多年来,随着中国地板企业越来越重视原创设计,国内也出现了一批原创设计地板企业,但他们也迅速遭到了国内企业的模仿。地板很少有技术专利,大多是外观专利,而且外观模仿起来不难,所以设计得好的样子,经常被抄袭。而另一个客观原因是,当厂家设计出好的款式产品时,往往需求很大而产量不足,其他的厂家就会模仿推出同样的产品来。

随着近些年电商的迅猛发展,地板行业的侵权也出现了很多的新形式。某地板业内人士表示,在网络销售平台上出现了不少小作坊形式,“不知道他们的工厂在哪儿,只在销售平台上销售,公布我们的信息,如果起诉的话,我们连相应的被告都找不到。”

知识产权认识仍待提高创新成本与收益不匹配

不单是地板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高,从大的政治经济环境来讲,我国整体的知识产权认识处于一个渐进的阶段。有人士表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倡导的是“一家引进,百家享用”,知识产权概念与之是相互矛盾的。直到发展中期,随着认识的提高,才慢慢有了知识产权的概念和意识。

虽然目前国内已经认识到对地板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仍很多。为什么抄袭日益严重?他认为,这是在市场中,创新成本和创新收益的不匹配,抄袭成本与抄袭收益的强烈对比导致的。

专利维权程序尚未完善还存在问题

具体到地板行业本身,发生知识产权纠纷之时,企业在采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的过程之中,往往会遭遇各种难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企业维权的积极性,也降低了抄袭企业的成本和风险。在这些难题之中,常见的就是取证难。

在地板知识产权侵权案中,包括外观专利侵权、商标侵权,在赔偿数额方面,往往依照权利人损失、侵权所得利益以及权利人的许可使用费的顺序赔偿,但在取证时往往较难,最终大多数采用法定赔偿,而专利法规定的法定赔偿数额最高是100万,包含律师费以及调查取证的合理开支。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企业的维权积极性。

地板行业频吹“打假风”


在当今的整个地板行业一直盛行着一股“打假”风,早前,圣象与“圣象维纳斯”之间的官司就可以窥见一斑,地板行业的“傍名牌”现象已经是层出不穷,一些熟悉的品牌名字,其实与知名地板品牌没有任何关系。

地板行业频吹“打假风” 勿入陷阱

这就是家居建材行业的“傍名牌”现象,不仅让被傍的企业有苦难言,也让消费者掉进了一个个选购陷阱。“傍名牌”现象在南京主城区的家居卖场并不多见,但南京周边的一些装饰城却是重灾区。

这种“傍名牌”现象让消费者掉进了一个个选购陷阱。“有的品牌拼写和大牌类似,其实根本不是大牌;有的店面打出的品牌挺有名,但是产品不搭边,也不知是真是假。”家住河西的市民李女士说。

“傍名牌”现象泛滥地板品牌难辨真假

据了解,目前地板等家居建材行业“傍名牌”非常泛滥,手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打擦边球,即模仿著名商标,使消费者误认为是著名商标而购买,比如对于文字商标,将一些著名品牌加上前缀或者后缀;另一种则是将知名商标变商号,也就是将知名商标注册成为自己的公司商号,混淆公司名称与品牌名称,使消费者误以为知名品牌就是这家公司生产的,让消费者真假难辨。

“商标故意做得与知名地板品牌类似,而产品价格则定得略低,目的就是要让消费者产生误解,同时利用部分消费者喜欢低价的心理,进而销售‘傍名牌’产品。”某地板业内人士说,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仔细看商标的文字、字体、颜色、英文拼写,通过这些应该可以分辨出谁真谁假。如果走入某名牌店内,产品价格特别低,就要注意看是否认错了牌子,以免被忽悠。

行业洗牌 将加剧地板企业优胜劣汰


原材料上涨地板等传统制造业面临洗牌

很多人都没想到,去产能的结果是拉动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先是反映在期货上,后反映在现货上,现在传导到了终端市场。原先依赖于成本较低、销售价格较高而赚钱的传统制造业或将无路可走。除非浴火重生,否则面临原材料价格上升、人力成本上升、税收不降、汇率不定等诸多压力,传统制造业前景不妙。

在地板行业内,大、中小型地板企业的受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和长期深陷于同质化、价格战的中小型地板企业生存受到威胁相比,一些高端定位的品牌企业的境遇还算比较“安全”。没有技术、没有品牌、没有优势的中小型地板企业将会是率先被牺牲掉的一批。他们没有办法在成本上升时提价,不生产企业提前倒闭,生产的话也会亏本。洗牌远未结束,根据每个制造重镇的数据,未来估计还有20%的传统中小型制造企业倒闭。

强者恒强弱者应学会寻找不可替代性

自从“涨价潮”和“环保风暴”相继袭来,在原材料、运费以及用工成本的多重重压之下,地板行业经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业内人士称,今后能生存下来的地板企业只有两类,一是凭借技术实力完成品牌建设或完成国际化布局的大型企业,二是小而美、别人无法替代的企业。

考虑到现实因素,能做到第一类的,主要是目前现有的部分品牌地板企业,而“小而美、别人无法替代”则为现今正在涨价潮中苦苦挣扎的中小型地板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未来传统地板企业的发展,只可能是大型品牌企业和小型精致独特的企业平分秋色,不上不下或是习惯居于中游的地板企业,或将面临淘汰的命运。

尽管很多企业不愿面对行业洗牌这一事实,但从整个行业高度出发,一场洗牌变革会加剧行业内部的优胜劣汰,使得地板企业不得不找到自身的定位,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整个地板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总而言之,最后总能够在行业洗牌的大变革中留下来的,一定是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优秀企业。

地板行业频现“拿回扣”现象 销售模式亟待改革


在整个地板行业来说,设计师拿回扣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这也是地板行业当中公开的一种秘密。由于现在多数家庭都比较重视家装设计,所以许多设计师成为诸多消费者进行家庭装修的选择之一,对于设计师的建议,许多消费者也“言听计从”。

地板行业设计师频现“拿回扣”现象

许多新房业主在装修的时候,因不了解行情,经常依靠设计师去推荐和采购地板用品。而地板产品同质化的特点由来已久,千篇一律的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足。这两个因素的互相作用,悄无声息地给其“中间人”——设计师,开辟了一块赚取回扣的黑色土壤。

对于地板等建材商家来说,设计师可以直接给他们带来客户,这比让销售人员去生拉硬拽地找客户更有效,省去了商家的用人成本、时间成本,所以效率更高。

相反,若仅靠消费者自己到店消费,商家则需要投入更多精力,需要更多的销售人员来维护客户,如不断给客户打电话、发短信或微信等,必要时还要赠送礼物,或是频繁参加展会以扩大知名度。如此算下来,成本肯定比给设计师回扣高,所以商家宁愿让利给他们。

地板企业需加强销售模式的改革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现象不是现在才有,前几年就已经被曝光过,是业内人尽皆知的“潜规则”,但是很多消费者并不知情。一些经济条件良好的家庭,会选择聘请装修公司来帮忙设计房屋。装修公司抽成一部分,设计师又抽成一部分,就造成了经销商赚得少,消费者又买得贵。在此模式下,虽则地板商家和设计师能获一时之利,但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心理抵触。

地板企业还需要对销售模式进行改革。首先是产品的差异化,包括健康与高端这两个卖点的提炼。其次,便是个性的服务,对每个经销商的销售团队进行培训,宣传地板企业与产品知识,并统一销售人员的服饰,打造个性化企业文化。无论是在导购还是服务环节,都做到至善至美。企业组成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为产品提供售后保修服务,以及终身保养的承诺。

消费者转变消费心理,以及品牌升级营销策略,是双方共赢的好事。多参考别的家居类的运营模式,虽然不适合所有企业,但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各地板品牌根据自己的特点,打造个性化品牌,才是突破设计师障碍的有效方式。

优胜劣汰市场下 地板行业加强转型升级


现阶段的地板等建材行业受灾明显,这也会逐渐加速行业的洗牌发展,这也预示着各大地板企业要想不被时代洪流所淘汰,还需加强转型升级的发展。

传统地板企业需迈向改革的步伐

虽然已经有一些地板企业勇敢地迈出了改革的步伐,尝试着借助电商开拓新的渠道,然而,由互联网带来的真正的行业大发展、大变革,却并不仅仅是电商渠道的增加,而是把思维模式从传统切换到互联网频道。当然,地板等建材行业前进的方向是对的,当传统运营模式已经触及“天花板”,转向互联网寻求新生的力量无疑是明智之举。只是,对于地板等建材行业来说,真正的变革,在于借助互联网化进行行业创新,而不在于仅仅开辟一个电商销售渠道。

地板等建材行业遭遇互联网化学反应连连

在互联网思维下,硬件创新潮已经改变了电子、家电等新兴行业,在地板等建材这个更加广阔的领域,硬创将很快被引入建材产品创新。“我们希望,通过集散圈,为建材行业搭建一个跨界融合的平台,将硬件、软件、设计、互联网营销、新媒体、VC这些人聚到一起,共同探讨建材创新的未来,吸引创客来建材行业掘金。走出去、融合、跨界、碰撞这才是创新的土壤,这就是集散圈。”某行业专家表示。

此外,还可以思考的是,90后、00后很快将会是地板等建材消费的主力人群。这是一个处处彰显个性的群体,不仅要够“屌”的产品才能打动他们,他们所能接受的品牌信息传达语境与传统也是截然不同的。小米在互联网上风光无限,看似走了一条不寻常的路,事实上却是最接近消费群体的路。小米兜售的是用户的参与感,得“粉丝”进而得天下。传统的品牌推广方式将不再适合于新时代,锤子手机的横空出世,也正是一个典型案例。

当然,这些仅仅是一个开始。互联网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消费习惯,改变了各行业的营销模式,在互联网思维下,建材行业创新具有无限可能。

地板等行业频现破产 是咎由自取还是“命运弄人”?


破产解析——“咎由自取”or“命运弄人”

1、不务正业

部分家具企业在面临经营压力或“眼红”其他行业的暴利时,往往选择了将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其他行业中,导致主业没有受到应有的资金和时间支持,最终导致主业难以为继。

2、盲目扩张

在面临经营危机时,一些家具企业的做法是转嫁危机,将压力转嫁到终端经销商身上,表现在终端大肆拓展渠道,大量开店。而企业开店之后,又无法保障经销商的经营,经销商很快便被严峻的市场所淘汰,而这最终也会危及企业。也有一些企业盲目在全国开店,导致资金吃紧并最终断裂。如标卓家居,其全国四十家直营门店成为企业经营的一大负担,于是恶性循环靠不断借债来维持经营,导致公司总部负债太高,资不抵债,最终拖垮了整个公司。

3、民间借贷

中小企业由于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有时会冒险选择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获取资金。民间借贷也称“高利贷”,是以高额利息为代价,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4、缺乏应对

企业经营往往会遇到突发状况,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应迅速启动相应的紧急预案。在资金上,也应当给自己留有余地,在面对突然发生的资金问题时不至于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在这些企业中,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机制或者不重视,必然导致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小。

剖析总结——行业洗牌,洗洗更健康

地板等家具行业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期后,终究到了该洗牌的时候了,虽然这是个传统产业,但也要不断的导入新东西来促进行业与企业的发展。在行业利润下滑、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被淘汰出局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大品牌有大品牌的优势,小品牌也有小品牌的活法,只要找对方向,发挥工匠精神,将产品质量、工艺做到极致,就能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生存下来。在此,建议地板企业老板们需要做到心态年轻化,与时俱进,借鉴其它跨界做家具的成功经验,或者生产差异化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来实现利润的更大化。同时,也要诚信为本,提高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切身地为供应商和经销商着想,让彼此相互促进,互利互助。

洗牌期固然痛苦,但只要熬过去了,做得好的地板企业将填补淘汰者腾出来的市场空白,留下的地板企业将会更加理智,地板行业也会获得更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地板行业发展本身即是优胜劣汰的过程


地板行业发展本身即是优胜劣汰的过程

地板行业发展的过程,其实本身即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那些注重创造品牌优势,不断优化工艺、提升服务的企业的发展前景自然会更加广阔,未来的市场份额也会相应增加。而那些质量不稳定、服务不完善、成本控制不当的生产企业或经营商,就不得不面临市场份额被逐渐挤压缩减的局面,甚至被迫退出地板舞台。

人才效益凸显 影响地板企业发展

人力资源作用更加凸显人才是企业所有决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人才是影响地板品牌效应与企业创收的重要因素。人才对企业的作用在整个行业处于“高毛利时代”顺境中并不明显,甚至经常被忽略,但是当行业发展呈现全新局面,品牌集中度日渐提升的形势下,人才对地板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就会被无限放大。

培养“金牌”导购是关键

以店面导购为例,在之前家居建材市场中,很少有地板商家为雇用导购而发愁。那时经销商对导购的要求十分简单―――只要形象尚可、口齿还算伶俐就行。但是,现在经销商对导购的要求显然比之前要严格了许多,不仅要求口齿伶俐、形象好,更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学习能力,能够掌握客户心理,融入企业文化等。业内商家纷纷感慨:“招聘导购倒是不难,但是要选一名好导购真是太难了。”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规则,只有拥有自己的品牌优势,发挥优秀人才的最大作用,才能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让企业处于行业顶端。

美国地板甲醛超标事件后续:地板行业国际维权进行时


地板甲醛超标事件进展情况通报会开展

会上,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国际合作司、全国木材行业管理办公室有关领导对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及各地方协会长期以来发挥行业组织作用,积极有效组织企业开展国际维权予以肯定,同时希望协会就此次事关整个行业对外贸易大局的国际维权战役,尽最大力量的进行努力,争取获得应有的结果。

会议通报了多层实木复合地板“双反”第二次年审终裁结果及有关核心问题、甲醛事件在美国发酵以及应对事宜、近期工作等,与会代表就如何评判这两次事件带来的后果和应对措施、形式、效果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形成了一致的认识和应对方案。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积极应对“甲醛事件”

关于今年3月的“美国毒地板事件”,在此次会议上被再次提上议程:此事件在美国愈演愈烈,从115家美国消费者起诉林木宝公司到美国消费者协会等几家社会组织介入林木宝事件并进行调查,到两个州议员向国会建议就中国出口美地板进行听证,再到美几个大型超市将中国出口地板全部下架等等。目前在产品上,已经从强化地板延伸到多层实木复合地板、乙烯基地板等。如果不加以干涉或阻止,有延展到橱柜、木门、家具等行业的趋势。中国林产协会目前在美国聘请了律师和公关公司正在开展多项应对工作。

与会企业一一表态愿意出资,由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继续集中资金委托律师团开展“双反”应诉和甲醛事件公关,同时呼吁此次没有参会的企业也积极予以参与,并提议公开表彰积极出资为整个行业进行国际维权的企业,列出红名单,并在今后拟开展的行业评比,突出贡献奖推荐、相关行业审核等方面给予加分,同时由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将红名单企业推荐给国外进口商。中国林产工业协会领导表示:一定尽全力组织好两项国际维权工作,同时将为企业的出资设立专款,公开透明,管理使用好维权资金。

在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的全力组织下,在内业企业的积极参与下,这两项国际维权工作或将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对于众多地板企业而言,这一行动也将助力其在国际市场上地位的提升,当然,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也需将这一发展思路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出维权工作的实质意义。

地板行业质检黑榜频现 企业需打好“环保”攻坚战


产品质量问题阻碍地板企业发展

目前,有关地板行业的质检黑榜层出不穷,甲醛问题也一度成为地板企业的一道“硬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第153号公报认定,甲醛有强致癌性,会刺激人的眼睛、呼吸道黏膜等,引发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心悸失眠。并且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吸入甲醛与白血病和肺癌等疾病也有关系。一系列危害,使得甲醛超标成为消费者在购买地板产品时需惧怕的词汇。

随着市场上消费者对环保意识的日趋增强,越来越多的地板企业开始将绿色环保概念融入到地板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绿色环保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地板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法宝。然而,根据市场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企业所宣扬的环保在具体的落实环节还有待考量。

落实产品环保需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国内地板企业将面临洗牌,依靠低成本换来的更多的是低质量,而在市场竞争下,产品质量无法保证一定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地板企业不能只求骗得一时暴利,应该从长久性经营和发展的角度考虑产品的品质。

对于环保问题,业内人士表示,这其实并不是某几家厂商的问题,而是整个环保市场的问题,厂商的文字游戏与消费者的行业认知匮乏共同促成了这样的问题。部分厂商为了追求最大化利润,只顾眼前利益,选用环保性差的成本低廉的材料,而消费者往往又只注重价格、只关注外观,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对于地板产品环保这一趋势,一方面需要企业想环保健康切实地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也需要消费者提升认清环保产品的鉴定能力,唯有从两方面同时进行,健康环保的大旗才能在地板市场上扬起来。

“双12”即将来临 家居电商频掀大促销热潮


然而,“双11”狂欢的余波未平,“双12”预热已经接连打响。这让刚刚忙完一轮“剁手”的消费者惊呼:“‘双11’的快递才收完,‘双12’怎么就来了,这是要‘吃土’到年底的节奏”。

接档双十一地板双十二继续发力

从去年开始,“双12”的电商大促就已经摆开架势要与“双11”衔接。不过,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双12”预热更早,通常在12月初才打出各种“双12优惠”的店铺和品牌,今年在“双11”甫一结束,就已经直接挂上“双12优惠提前享”的招牌了。

今年的“双11”,以前所未有之势点燃了地板行业的“触网”热情,有多个品牌销售额过千万,其中“黑马”不断涌现。财到地板、贝尔地板销量过两千万,大自然、圣象、生活家等传统大牌也都有近千万的销量。面对这样一份不俗的“成绩单”,地板行业对“双12”的期待可想而知。在淘宝已经出现的“天猫家装”分会场就已经有多地板品牌入驻,在“双11”中战绩颇佳的品牌几乎全数在列,“再现双11”、“双11同价”等宣传口号赫然可见。

常态促销难以吸引消费者双十二企业还需创新思维

从“双11”以来,不少商铺和品牌的价格就没有再上去过。记者浏览部分品牌发现,“聚划算”等团购促销已经是常规项目,而不少品牌以“双11”价格参与其中,完美实现了向“双12”的过渡。

“以前还很担心‘双11’没抢到的货就过了这村没这店了,现在根本不会”,消费者周小姐告诉记者,‘双11’价延续的时间越来越长,所以抢购心态也更加从容,“接近年底了,促销只会越来越多,完全可以多看看”。与周小姐想法类似,不少消费者对“双11”的热情还在,对“双12”的补货机会也不会放过,但是频繁的促销高潮也会让消费者有一点“疲”。

“连续2个月‘剁手’是有点吃不消的,当真要‘吃土’到年底呀”,苏先生表示,“双11”已经把该囤的货都囤了,“老婆买的各种家庭日常用品我看都能用到明年‘双11’,‘双12’最多查漏补缺,不会再大规模进货”。

如同线下家居卖场的“无促不销”,线上地板行业的促销也越来越常规化。“双11”打响了年底促销战,再加上平时的常规性促销,再到“双12”,年末冲业绩的商家也不会放过线上平台。只是,常态化的促销是否会让消费者越来越难被刺激,是地板行业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