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板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部分不正规的小加工厂也拉低了行业的整体水平,同时面对整个行业的激烈竞争,地板行业的产能过剩也变得尤为严重。

产能过剩并非死结

这是一种畸形的商业模式,元凶就是产能过剩。一些地板企业倒下了,一些企业转行了,一些企业还在做无谓地坚持,任由拖欠货款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等坚持到资金链断了的时候,也就破产了。

先货后款的坚持,是饮鸩止渴,永远换不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是时候改变了。有病就要治,坏死的组织必须切除,怕疼也无济于事。破产、重组、兼并、收购,就是切除坏死组织的手术刀之一。

手术的过程中,部分中小企业将会倒下。倒下的企业原来占有的生产要素、客户资源和市场份额,将会向没有倒下的实力地板企业集中,进行重新分配,产生大者恒大,强者愈强的新格局。

当落后产能被淘汰,供需达到新平衡,产能过剩结束,行业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产能过剩是因为地板行业门槛低和同质化严重,但产能过剩并不是个死结。

企业需主动寻求差异化发展

从长远看,差异化竞争能解开产能过剩的结,但费时费力。无论是技术的差异化、性能的差异化、定位的差异化、渠道的差异化还是模式的差异化,都能避免产能过剩。

主动寻求差异化,需要一点冒险,结果未必一定成功。发展好了,成为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拥有了被收购的资本。发展不好,有点像是找死,但不寻求差异化,一定是等死。

如果中小地板企业,因为怕死而不进行差异化发展,就算这轮产能过剩扛过去了,也会在下一轮产能过剩的风暴来临时倒下。

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国家正在通过提高规模、技术、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行业门槛,去产能化,淘汰落后产能。优胜劣汰过后,行业会更健康。有些中小地板企业,不想等死,也不想冒险进行差异化发展,想激流勇退,寻求被并购。

延伸阅读

地板企业”创新“成为差异化发展钥匙


地板企业塑造品牌效应尤为关键

近年来,地板市场的品牌数量一直呈递增趋势,能从中脱颖而出的品牌更是少之又少,地板企业需加大营销方面的创新,以此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当今社会,随处可见的是同质化的产品,创新的产品在市场上很难看到,或者有新的产品出现,则立马会出现类似的产品。因此产品和营销的同质化让地板品牌缺乏辨识度,也使得产品难以真正的走向市场。

一位知名地板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多么优秀的产品、实力再强的品牌,一旦缺少了有效的营销策略,便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归于沉寂。过去,人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如今随着竞争加剧以及时代转变,“好酒也怕巷子深”才是市场真实的写照。

地板企业可创新营销模式

好的营销策略是企业赢得市场的重要砝码,唯有审时度势、抓住先机、紧抓消费者目光,才能在沉浮不定的商海中乘风破浪、扬帆起航。从当下的地板行业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营销的重要性,纷纷在营销创新上下功夫,变着花样地带来新鲜、刺激的体验,与消费者进行深度对话和沟通,潜移默化地增强其对品牌的好感,打响地板品牌的知名度。

与此同时,以基本渠道为铺垫的地板企业,还可依托经销渠道、户外广告、电商、社区软件等多种推广渠道,利用品牌和服务层面的竞争,深挖互联网的营销价值,用络绎不绝的品牌营销创新,大幅提升地板企业口碑和品牌美誉度,同时推动我国地板行业营销进程,为其他企业树立良好典范。

因此,对于在国内发展了近三十年的地板企业而言,现如今市场上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产品层面上的竞争,在相对成熟的行业背景下,地板企业在品牌上的争夺战也已然拉开了帷幕,唯有保证品牌美誉度,地板企业才能最大程度打开市场。

差异化营销或助力地板业脱离同质化


目前,地板行业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在产品创新方面,诸多地板企业也开始进行差异化营销策略,但是部分企业忽略的是企业渠道的差异化营销,在渠道战略上,地板企业也可进行差异化营销。

渠道差异化需根据自身条件

指由产品的销售条件、销售环境等具体的市场操作因素而生成的差异。在渠道方面成功的莫过于DELL了,然而从其产品和服务等方面来看,并无任何优势可言,然而就是因为其销售平台的灵活性,满足了一部分消费群体,才确立起来这个世界级的品牌电脑厂商。

人员直销、网络销售,借助已有的大钟、国美、苏宁等大型销售平台、同已有的系统集成商(SI),包括硬件系统集成商和软件系统集成商等形成资源互补,结成战略联盟等,不同的方式也形成了不同的差异化市场。

企业需加强渠道差异化

确保布局合理。不能盲目追求广度,在消灭市场空白点的同时,也应控制网点的数量,避免过多过滥,从而影响销售热度。网点的各种业态应均衡。由于各种消费群体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消费习惯,因此应兼顾各种网点业态,不可有漏网之鱼产生。

主流渠道和主推网点并重。在渠道建设过程中,主流渠道应优先考虑作为主推场所,如果不能主推,则利用主推网点来补充配合。

渠道差异化亦需带动服务

小编认为,差异化服务有肋于建立品牌,在普及的基础上,提供差异化服务,给消费者营造更为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放心的售后服务。最终建立起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服务体系。

建立厂商、经销商以及消费者间的良性互动,不仅有利于厂商和运营商把握差异化的用户需求,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开发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体系,也有利于厂商和经销商共同实现可盈利的运营模式,实现经销商的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服务战略,提升经销商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打开产品的市场销路。

地板家居产能过剩待“消化” 各企业纷纷抱团求发展


现阶段,随着房地产行业发展出现低迷的发展态势,地板产能过剩等问题也开始因此而变得更加恶化。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的原材料工业‘十三五’规划中,化工、建材、有色、钢材等行业,最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

房地产业持续疲软地板等家居产能过剩待“消化”

现在家居建材行业的投资增长率非常低。家居建材是刚性需求,现在所谓的过剩其实是相对过剩。比如日本、欧美,经过长期发展,需求在下降,如果再扩大产能就是过剩。但我国现在是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有需求但是购买力不足。

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规模以上家居建材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14.35%,实现利润总额829亿元,同比增长29.9%。虽然业绩仍然在增长,但同时出现了规模以上家居建材企业数量减少和主要产品价格下降的情况,市场环境仍然不容乐观。

现在家居建材行业渠道环节多和成本高是一个难题。最大的压力就是租金,全国范围来看,家居建材卖场租金可以达到7~15元/天·平方米,租金成本占到流通成本的5%~20%,这一块成本要能稳定在5%其实才是最合适的。

各大企业或可抱团取暖求发展

为节约流通成本,地板等家居建材企业开始抱团自救,以产业资本的模式进入商业地产自建销售渠道。

一些地板经销商正在营建自己的销售平台,抱团取暖,并试图减少对于大卖场的依赖程度。有业内人士分析,不同于卖场的租赁式的合作方式,即通过租赁取得在卖场中的经营权,产业集群是以产权式来同经销商合作的,换句话说,就是经销商在这样的产业园区拥有自己的物业,自己的运营。

该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利用行业协会,几家大的经销商联手整合区域地板行业,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这样的产业集群吸引了大的经销商入驻,也会拉动小的经销商进来,同时避免了由于卖场门槛过高而使得一些小经销商难以进驻。”

同质化成地板市场红海 企业差异化发展还需创新


同质化现象严重阻碍地板行业发展

对于地板行业而言,表面看来,门槛低,途径好,挣钱似乎是必然。可是从之前的快速发展到今日的急速扩张,地板行业一直以来都饱受“同质化”问题的摧残,这也导致地板市场价格战打得十分火热。目前,各种促销层出不穷,千篇一律的促销形式让不少消费者感到乏味。

今年以来,国内家居建材行业的“价格战”日趋白热化,地板行业如果要健康发展,就需要对应做出一些调整。产业发展过程中其实很难回避产能过剩和淘汰旧产品、旧设备、旧市场的过程。地板行业同样如此,早期的市场需求快速放大,通过模仿和低成本方式确实可以占领一部分市场,但是对于同质化竞争而导致的价格恶战,某地板品牌负责人表示,低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地板企业杜绝同质化需从源头着手

业内人士表示,这其实需要在标准、行业规范、科研甚至消费者教育等各个方面来实现突破。在缺乏原创设计、价格竞争激烈的困境下,更加需要对产品开发进行点滴的积累,当点滴的创新常年汇聚,自然能够达到耳目一新的独特效果。地板企业只有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面临严峻的竞争态势。

具体而言,地板行业标准需要跟随行业发展,需要不断更新相关技术指标,加强安全规范的强制认证体系和市场准入体系;地板行业需要加强信息交流,了解行业发展动态,避免同质化、低质化产品的盲目投入,引导资本和技术力量朝产业升级和跨界应用方向投入;地板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以及其他行业的交流,寻找新的应用发展方向。

尽管地板市场存在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也必须要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坚决抵制一味地模仿抄袭,唯有从源头着手,地板企业的才能在白热化的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