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随着房地产行业发展出现低迷的发展态势,地板产能过剩等问题也开始因此而变得更加恶化。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的原材料工业‘十三五’规划中,化工、建材、有色、钢材等行业,最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

房地产业持续疲软地板等家居产能过剩待“消化”

现在家居建材行业的投资增长率非常低。家居建材是刚性需求,现在所谓的过剩其实是相对过剩。比如日本、欧美,经过长期发展,需求在下降,如果再扩大产能就是过剩。但我国现在是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有需求但是购买力不足。

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规模以上家居建材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14.35%,实现利润总额829亿元,同比增长29.9%。虽然业绩仍然在增长,但同时出现了规模以上家居建材企业数量减少和主要产品价格下降的情况,市场环境仍然不容乐观。

现在家居建材行业渠道环节多和成本高是一个难题。最大的压力就是租金,全国范围来看,家居建材卖场租金可以达到7~15元/天·平方米,租金成本占到流通成本的5%~20%,这一块成本要能稳定在5%其实才是最合适的。

各大企业或可抱团取暖求发展

为节约流通成本,地板等家居建材企业开始抱团自救,以产业资本的模式进入商业地产自建销售渠道。

一些地板经销商正在营建自己的销售平台,抱团取暖,并试图减少对于大卖场的依赖程度。有业内人士分析,不同于卖场的租赁式的合作方式,即通过租赁取得在卖场中的经营权,产业集群是以产权式来同经销商合作的,换句话说,就是经销商在这样的产业园区拥有自己的物业,自己的运营。

该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利用行业协会,几家大的经销商联手整合区域地板行业,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这样的产业集群吸引了大的经销商入驻,也会拉动小的经销商进来,同时避免了由于卖场门槛过高而使得一些小经销商难以进驻。”

延伸阅读

产能过剩顽疾待治疗 地板业提质减量是必须


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致使产能严重不足,即使后来市场变得灵活和开放,但由于人口较多,生产技术落后,地板等建材行业当时仍旧以高产为荣。各种“生产冠军”的称号被给予那些劳动积极,技术熟练能创造出比别人更多价值的员工。当时对企业而言,只要能圆满完成生产任务即代表了生产厂家的胜利。

在那个时代,市场是较为封闭的,死板的,地板厂家的经营管理模式也是向内的,打交道的手下的工人,生产的机器,再不用考虑其他的。但就目前的地板建材市场来说,经过三十年浮沉更迭,俨然不是当初那个单线程的模式,它已经变得复杂不可琢磨。尤其产能过剩已经成为行业内一个严重的病症,在国内经济进入平缓期的当下,市场需求千变万化,拼产能显然并不能引领陷入困局的地板企业杀出一条“血路”。

“地板企业盲目扩产能的举动导致部分需求较小的二、三线城市市场饱和。本就资金流动紧张的中小企业更是因此陷入窘境,无力支撑市场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等等。”YOSO优尚舞蹈地板的负责人这样说道。

很多地板企业由于手上的一款产品走俏了,就开始不停生产大量囤货,期待通过前期可观销量带来的知名度引爆后续销售,但是往往都以惨淡收场告终。很多有远见的从业者,为了抵御这种风险,从五月份便开始降低产能,以减少人力成本费用支出,也大大降低了企业库存的压力。

对于这些缩减生产线的企业,不妨把抓生产的精力用来营销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度,甚至搞活企业文化,在买家群体中培养自己的“粉丝”。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机会也永远是留给准备充分的地板企业。地板企业应减少产量,提高产品质量、品牌形象来为未来引爆销量增长趋势做出贡献。

绿材产品目录助力地板业消化过剩产能


地板行业发展至今,已经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逐渐进入发展的瓶颈期,并且,随着行业的壮大,遗留的诟病逐渐凸现出来。研发不强、价格怪圈、产能过剩、质量出入、不够环保等等,发展绿色地板已迫在眉睫。

由于地板行业的准入门槛比较低,地板行业里的大小企业林林总总,市场趋于饱和,行业内部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再加上行业诞生到前几年,地板企业都是靠着规模来取胜,企业的规模大了占有的市场份额也就多了。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粗放式的大规模生产模式已经在市场上不受用了,但许多企业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造成了整个地板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并且,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直接导致了作为下游产业的地板市场的冷清。还有国际市场出口门槛的不断提高,出口量递减。

地板市场的消化能力不强,但是生产量在上升,这就直接导致了地板市场的产品滞销、难销问题。为了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以及提高环境质量,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副司长潘爱华在一次座谈会上表示,工信部将择机发布“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并且打算与住房城乡建设部成立推广应用部协调机制。

并且,工信部与住建部下一步将出台《绿色建材发展行动计划》、《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制定首批推广的绿色建材产品技术要求并按此开展绿色评价,支持重点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等工作。

小编认为,地板企业想要摆脱现在的局面,就必须先化被动为主动,进行积极创新,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因地制宜地开发节能产品,增强中国企业之间以及国际企业之间的交流,实行战略合作,为地板行业的节能目标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而努力。

在环保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以往的价格战、粗放式经营等模式已经在市场上不适用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地板企业必须秉承着节能环保的理念,符合两型社会的要求,将自身地板产品注入环保血液。

地板企业:在互联网找突破求发展


地板行业现在发展缓慢,发展至今,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市场的不规范,竞争的激烈,产品,营销同质化等等。在这种背景情况下,地板企业该怎样才能突破这种泥潭呢?

21世纪,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电商时代来临,地板企业应顺势潮流在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建设与经营上加大投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寻找突破口,结合地板企业的特点,为地板企业的发展加把劲。借用互联网优势,这也是目前地板行业发展至现今的大势所趋。

据统计,目前中国的互联网上市公司已达到20多家,如百度、腾讯、盛大等等都先后上市,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进入炙热的夏天。所以说,互联网越来越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找到互联网和地板企业的结合点,定能给地板企业带来发展,是毋庸置疑的。

可以说,在地板行业,未来是属于真正懂互联网的地板企业,现今线下地板企业拥有线下渠道将、供应商、物流等等优势,但这是局部的,与互联网的结合,不会让传统营销的优势丧失。地板企业若要在市场做大做强,就应顺应时代潮流,尽早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网络渠道,就像现在比较热门的线上购物模式,线上线下双管齐下。

互联网的背后是大数据,大数据的背后就是巨量的数据,是一种信息资产,“啤酒与尿布”就能很好的证明大数据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统计分析,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人群,消费时间等等各方面的信息,从而提高销售。

小编认为,地板企业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互联网。在发展初期不要把盈利放在首位,而是首先要把产品做好,再通过线下线上多种方法提升人气,以便形成海量的用户基础,有足够的用户基础,就会逐渐形成用户价值,只要有用户价值,就一定能释放出商业价值。

地板企业或成跨界整合之势 联姻品牌求发展


目前,地板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新的竞争态势下,地板企业需寻求联姻,并加强二三线市场的发展,地板企业在这个关键的发展阶段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在消化产能过剩、内动力不足等方面,加强品牌的逆势扩张。

跨界整合日渐密集地板企业需加强竞争力

面对国际品牌的突然发力,地板业还面临着跨界大佬们的入侵,地板和家居之间的界限正在消失。大自然和索菲亚,一个地板品牌,一个衣柜品牌,几乎同时进军地板市场,更将大家居的品类边界彻底击碎。

我们不敢武断地用定位理论轻易否定他们的跨界整合会否成功,但可以断定的是,地板品牌,将不断面临来自隔壁邻居的突袭。敌人无处不在,既可能来自其他品类,也可能来自低调的电商品牌,如美乐乐、林氏木业,甚至是传统品牌尚品宅配,后者正在以转型为电商品牌的方式,拿下家居头牌交椅。

具备规模的地板品牌可寻求联姻

对于已经具备相当规模的地板品牌来说,相互联姻,相濡以沫,共同做大做强也是应对新常态的一个方向。尤其对于一些本身渠道冲突不大的地板品牌之间,联合做大、联手抗敌方为上计。客户不一样,渠道也不尽相同,联合更能形成1+12的效果,所谓“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折不断”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地板企业还是抱着“宁为鸡头,勿为牛后”的落后思想,抱残守缺,可能就会错过与心仪品牌合作的最佳时机,品牌价值最终不增反降,企业最终可能会被带向平淡的消亡而无力自拔。

在第一代地板人年事已高退休在即,或沉迷于过去的成功经验而不敢面对改革和创新的阵痛之时,而创业者的子女尚未成人或经验不足,抑或是没有从事地板生意的兴趣之时,考虑与其它志同道合的品牌联姻正当其时。而民族品牌间的相互联姻,也有利于缩短中国从地板大国变成地板强国的进程。

小地板品牌可加强品牌竞争优势强化二三线市场

对于那些二三线地板品牌,如何寻找和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呢?做专或是一条可行的生存之道。惟有做专,才能做强,在细分渠道才有可能形成相当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品牌的生存能力和品牌价值才会越来越强。退一万步讲,如果将来不得不易手他人,在被兼并收购的过程中,也才有漫天要价的资本。

对于那些小型地板品牌来说,定位将自己的品牌做成区域强势品牌或是一条生存之道。如果本身能力和财力相形见绌,就想老虎吃天,进军全国市场,无异于以卵击石。摊子铺得越大,需要的销售人员就越多,管理的难度就越大。何不收缩战线,在自己相对强势和有一定地域优势的区域做一方霸主呢?只有将拳头收回来,握紧了,打出去才更有力气。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