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国产木地板行业洗牌剧烈,品牌数量急剧减少,这从广州家居卖场的专卖店数量可见一斑,以前每个家居卖场的木地板专区都有20家左右的品牌,而现在展示品牌均不到10家,且很多外埠品牌已难觅踪影;另一方面,2011年以前,广州没有进口木地板品牌,而近两年进口品牌每年递增,尤其以性价比高的复合地板和强化地板市占率高。业内人士指出,木地板行业品牌集中度提升,将使得一些中小品牌难以为继,而一线品牌在零售市场的占有率将大幅攀升。

本土品牌:五年间地板品牌数量“腰斩”

作为最重要的装饰材料之一,木地板素来是家居卖场必争之地。而小编发现,昔日占据每个家居商场重要位置的木地板板块已风光不再,木地板区的展示面积和品牌数量萎缩严重。番禺吉盛伟邦、马会家居、美居新生活、欧亚达家居、越和建材中心、五洲建材中心等六大卖场的建材馆,木地板品牌均在6家左右,仅有马会家居卖场里的品牌达到9家,其中有5家为进口地板品牌代理。

据深耕广州木地板市场十余年的大自然地板广州分公司总经理王伟东介绍,广州木地板行业最繁华,竞争最激烈的当属2005年~2008年间,当时广州精装房比例还没有现在高,广州消费者对于实木地板的青睐和需求正值最高峰,当时美居中心C座、吉盛伟邦建材馆、AEC建材城等每个家居商场的木地板专卖店都在20家以上,但当时广州木地板市场中小品牌众多,品牌质量良莠不齐,给消费者带来不少误导和纠纷。

外埠地板品牌在穗处弱势

近年来,多个曾经活跃广州各大家居商场的木地板品牌销声匿迹或收缩战线。宏耐地板、鸿基地板、德尔地板、生活家地板等近十余个品牌都已在广州大型家居卖场鲜见踪影,或仅剩余建材超市渠道在售卖。圣象地板、北美枫情地板等品牌的门店数量急剧减少,就连品牌价值排名行业第一的圣象在广州市区门店已仅剩越和建材中心一家。曾在广州比较活跃的浙江品牌世友也收缩战线,目前门店也仅剩一两家。小编发现,目前在各大卖场布局均匀、销售活跃的地板品牌都是来自广东的本土品牌:大自然、富林和金钢鹦鹉。

为何外埠地板品牌在广州始终难以施展拳脚,富林地板董事总经理胡造奇表示,由于建材产品的区域性消费习惯还是十分明显,加上广州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十分特殊,喜爱实木产品、追求性价比、偏爱本土品牌等等原因,致使本土品牌相比外地品牌更有竞争优惠。

外资品牌:进口品牌抢占国产地板市场

与国产地板品牌集中洗牌相对应的,进口木地板品牌却在这个时期集中杀入广州市场。据悉,在2011年以前,广州市场还没有一家进口木地板品牌,2011年以来,芬兰帕纳、丹麦雍客、德国柏丽、葡萄牙阿默林、比利时宝地雅、爱沙尼亚EstaParke等近20个世界知名木地板品牌陆续通过代理商登陆广州,与国产地板品牌抢占本已捉襟见肘的木地板市场份额。

就品牌分布而言,目前朗居地板、LAK地板、柏丽地板、必美等多个进口地板品牌都将旗舰店设在马会家居,而美居新生活、吉盛伟邦、五洲建材中心、越和建材中心也有部分进口地板代理专卖店进驻展示。目前广州市场上的原装进口地板大都来自欧洲,而欧洲地板的环保性能也是世界公认最好的。

爱沙尼亚EstaParke地板广州总代理易承彬告诉记者,在外观上,进口地板与国产地板最大的不同在于,进口地板更倾向于自然的表达,能够接受木材本身的缺陷,比如,虫眼、疤结、裂缝、色差等,更重要的是,欧洲地板漆面采用木蜡油和自然油,安全性达到食用级别,这确保了顶尖的环保性。这些环保上的绝对优势正被越来越多的广州消费者所重视、认可和接受。

进口强化和复合地板受欢迎

除了优越的环保性能外,进口地板的价格也走下“神坛”,与国产地板趋近。据了解,原装进口瓷砖和进口卫浴产品,价格至少是同档次国产瓷砖的三倍以上。而进口地板的价格则奢俭由人,强化板有低至200~300元/平方米。比如,大自然代理的德国科诺强化地板,占据欧洲市场80%的销量,而其产品在广州市场的价格在200~600元/平方米,与国产地板售价差异不大。据德国柏丽地板广州总代理陆鸣介绍,由于强调对资源的保护,强化地板在国外属于非常大众化、工业化的产品,技术成熟,生产规模大,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在国外的售价跟国内的同类产品差不多,事实上,其进入中国后的价格也不会很高。

业界分析:品牌集中度提高有利行业发展

广州木地板零售市场诸多变化的最终结果会如何?对此,业界人士指出,近几年来,国内地板行业一线的品牌集中度大幅提升,导致上游原材料屡屡上涨,终端运营成本年年递增,使得一些中小品牌难以为继,竞争的加剧使得一线品牌在零售市场的占有率大幅攀升。

早于2009年就预言木地板行业将有大洗牌的圣象集团总裁郭辉表示,木地板品牌集中对于行业来说是很好的良性循环,一二线品牌通过企业实力和技术优势,从打价格战、玩概念、练内功到上市,对于提升木地板行业的整体形象和消费者权益是很有利的。

家居商场的木地板品牌数量减少,消费者的选择性也就减少了,这对于消费者而言,究竟是好还是坏?广东省建筑装饰材料行业协会会长兰芳表示,数十个一、二、三线品牌同场竞技,容易给小品牌傍大牌带来机会,也给天花乱坠的宣传制造土壤,竞争秩序的混乱只会给消费者的利益带来损害,经过市场洗牌之后,具备资金和技术实力的诚信品牌留下来,虽然消费者的品牌选择性减少,但多了几分质量和售后保障。

延伸阅读

地板市场企业数量持续增加 繁华背后暗藏危机


地板行业或面临产能过剩危机

据相关专家研究表示,地板高利润的假象吸引了很多人投入地板行业,地板企业数量与日俱增。而同行企业数量的增加,虽能给消费者带来多项选择,但也增加同行之间的竞争力。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无序的价格战、一味的抄袭,为了利润降低产品质量等现象层出不穷。专家分析,行业竞争固然存在,正常的促销方式可促进消费者购买欲望,推动行业发展,但恶性竞争不仅无法为企业提高效益,反而会破坏市场秩序,为整个行业带来不利影响。通过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中国地板年产量远远超过国内需求量,中国地板行业或面临产能过剩危机。当前,地板行业的增速已经逐步放缓,在偌大的地板市场中,部分地板企业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也纷纷举出白旗。

洞察行业趋势抓住消费需求点

面对国内地板行业发展出现的瓶颈问题,各大地板企业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才能突破围城呢?专家建议,地板市场的低迷状态是暂时的,我国地板行业的发展前景仍然较为广阔,面对动荡不安的地板市场,地板企业只有洞察行业发展趋势,抓住消费者需求点,调整发展策略,才能突破重重障碍,在逆境中继续前行。随着80后,90后的兴起,目前地板市场面对的主要消费群体是新生代群体。由于新文化的浸染,使这部分消费群体更注重追求个性。个性并非另类,而是突破传统桎梏的创新。若对已倒闭的地板企业进行研究,不难发现,这类型企业是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不注重产品设计及工艺等方面的创新,失去企业核心竞争力致使企业经不起考验。反之,在市场动荡中存活下来的企业,更注重产品创新,甚至以原创设计为设计宗旨,并在一次次市场风波中越挫越勇,形成了独特的企业魅力。可见,优胜劣汰本是市场发展的规律,唯有紧跟市场的发展步伐,才能保证企业价值。

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难总结出,靠资源消耗发展的企业难以长期存活,一个得以长期稳固发展的企业,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硬件实力,更需要具备一定的软实力。软实力即企业的独特性和原创性,中国地板企业虽多,但兼具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企业却只有少数。地板企业要想始终保持稳固发展状态,还得建立了一支稳定优秀的管理团队,以原创设计作为宗旨,依托于原创设计为产品增加附加值,并通过重金投入产品研发等手段为企业建立了强大的品牌优势和独特的运行体系,从而实现逆市增长,逐步实现了地板“原创设计”的真正价值。在这场激烈的市场竞逐中,企业软实力也是一种强大的制胜武器。

地板进入“数量型”市场 繁荣背后暗藏隐忧


同质化加速推进行业洗牌

行业团队的扩大让市面上地板产品的数量暴增,也让同质化现象日益严峻。盲目跟风是我国家居建材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纵观地板市场,不论是产品的功能卖点、促销手段、陈列方式,还是销售人员的话术几乎都大同小异。在地板行业发展一派欣欣向荣之时,选择同质化尚可以说是一条成功捷径,然而,伴随供求关系的变化,受楼市调控影响,以及地板行业自我调控主动挤掉泡沫和不合理成分,地板市场的洗牌进程已经无法规避,在这时,如果继续同质化之路,只会加速推进行业洗牌进程,毫无胜算可言。

喜爱跟风的中小型地板企业,多半实力不足,没有一流的生产线,也没有独自研发的创新技术。实力、技术还有设计工艺等的缺失导致了“模仿”的盛行,但依赖于中国消费市场庞大,层级丰富,一些中小品牌在区域性或三四线市场仍然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但随着行业洗牌的来临,以及一线品牌的日益下沉,如果不能在产品研发和品质上做进一步的突破,他们将只能逐渐被市场淘汰,而那些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龙头企业的地位则日渐稳固。

地板企业有取舍才有胜算

仔细研究这些盲目跟风的地板企业,会发现,它们中很多“模仿”的竟然还不止是一家,而是颇有点遍地撒网的意思,即追求大而全的大包围模式,市面上什么产品火它们都要掺上一脚,这种不抓重点追求平均化的作为,是对企业资源的严重浪费,也是加速企业败落的重要原因。

不论是生产还是营销,地板企业都要有取舍有重点,根据自身的优势选择来着重研发并推广的产品,或者根据消费者需求二次开发定位,如此才有胜算。就哪怕是模仿,也不能照搬照套,多少都要有点自己的东西在里头,否则即使暂时可以依靠较低的价格取得不错的销量,但是品质、技术、售后毕竟是比不上“原装”的,在行业洗牌之时,就是它们关门倒闭之日。

地板行业的竞争以逼近白热化阶段,在激烈的洗牌过程中,地板企业只有不断跟上节奏,找准定位,制定战略,优化自己,才能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地板企业:如何阻止亏损数量的增加?


地板企业亏损数量增大

报告显示,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建材家居需求的减弱,去年在深沪港上市的71家建材家居公司虽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9%为3713.7亿元,但净利润却同比下降3.93%为210亿元,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同时企业亏损数量还出现了扩大的局面,亏损企业比上年同期增加4家。

地板行业作为市场化最高、市场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由于进入门槛低,当前地板行业是中小企业的天下。这也使得大部分木行业的存活时间并不长,行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新面孔。企业数量多、平均规模小给我国地板行业带来的发展现状是产业集中度偏低,这间接导致了地板行业竞争的无序,市场环境的不完善制约了地板行业做大做强,市场环境秩序急需改善。

制约行业发展原因需具体分析

制约行业发展的具体原因应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报告指出,建材家居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主要表现为,产品结构不合理,中低端产品较多,高档产品较少,产品质量稳定性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产品还未成为主体。面对环境污染,行业必须调结构转变经营方式。此外,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还有,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占全行业的总量只有10%,新兴产业发展缓慢;信息化创新不足,大量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偏低等等。

因此,地板企业想要解决上述难题,有几个可以突破的方向:第一,在国家住宅产业化政策推动下,整体家居是一个大趋势。地板企业应该延伸产业链并尽可能多地占有产业链高端,从单纯原材料供应商转变成整体、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第二,随着国家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地板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加大研发、生产、销售绿色建材的力度,促进行业向“绿色化”转变;第三,在新常态下,服务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制造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因此智能化、服务化、个性化应该成为地板企业未来发展着力的关键点。

因此,地板企业要想由亏转盈,需要从具体原因分析,然后各个突破,才有可能重获新生,有更好的发展。

行业洗牌过程中 地板品牌服务竞争成必然趋势


品牌及服务竞争成必然趋势

价格竞争逐渐转变为品牌竞争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不断变化。地板行业由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卖方市场,逐步发展到以价格竞争为主的买方市场,目前正在处于价格竞争向品牌竞争的过渡阶段。价格竞争和品牌竞争都是地板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但是价格竞争着眼于现在和生存,是有下限的竞争,品牌竞争着眼于未来和发展,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变化的竞争,是一种无止境的竞争。其中包括形象、产品、服务、网络、市场保护等诸多内容。地板产品具有单笔消费金额大、更换周期长、专业化等消费特性,品牌及服务的竞争是必然趋势。

中国知名的地板厂商在产品质量、生产技术、消费渠道、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奠定了品牌竞争的坚实基础。在目前地板产品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品牌地板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能力,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知名品牌地板。另外,地板行业的品牌建设正在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变化,正在经历从理性到感性的发展变化,正在向纵深发展,这种纵深发展体现在从重视销售产品到重视服务,从做形象到做文化,从做品牌知名度到提高品牌认知度等方面,这种地板行业的变化本身也带动了消费者理性选择品牌地板。

地板企业需要从共性到个性转变

从满足实用到张扬个性从消费者角度来讲,随着居民消费观念、主要消费群体、收入水平变化,中高档地板的需求量迅速膨胀,消费者购买行为越来越体现差异化、个性化,催生整个市场向专业化、细分化的趋势发展。未来,消费者会更加讲究精细化、个性化、多元化,对于地板的整体性、协调性、设计感的需求将不断增强,并更加注重家居的风格、品味、文化及售后服务等。

地板产品的系列化将进一步完善,同一系列风格的地板中有多种款式供不同消费者选择,从产品角度满足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从企业角度来讲,我国整个地板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偏低。在集中度分散的行业,企业只能通过集中策略,集中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专注于某细分行业,实施差异化策略,利用产品的差异化来保证市场。我国地板企已渐渐意识到长远发展需要经营理念的转型,需要从共性到个性的转变。

集约型企业将占据更多优势

对产品的环保性要求逐步提高在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开始注重家居生活的质量,特别是地板产品对于健康的影响。产品的环保性也逐渐成为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准,注重环保性成为目前地板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以及经济周期性波动,行业内部不断进行洗牌。伴随着经济增速趋缓的预期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地板行业中的一些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势必面临减产、倒闭、被整合的趋势。但从深层次来说,目前这种趋势属于地板行业自我调节的过程,地板行业在挤掉泡沫和不合理成分,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步淘汰同质化严重的地板品牌、淘汰质次价高品牌、淘汰不符合大众消费的品牌,留下优质的地板品牌继续健康发展,也成为地板行业新的发展趋势。未来,具有设计优势、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改进机器设备、加大科技和创新投入的集约型企业将在整个行业洗牌中占据更多优势。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