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木地板价格的调整,地板行业的专业人士表示这是这几年来一贯的现象。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国内众多的木地板厂家无论是在原料的进口,还是产品的出口,优势都在不断的缩小,很多老牌的专做出口的地板企业都开始纷纷转向内需这个市场。导致国内木地板市场竞争加剧,且行业的变动导致很多一线地板品牌几家独大,占据了优势资源。众多中小型地板品牌只能纷纷展开价格战。每平米5元,10元的利润都屡见不鲜。

如此大的价格涨幅,对于国内的木地板产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于大型地板品牌来说,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而对于中小型的地板企业来说,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何摆脱价格战的侵袭,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战略战术,通过对于产品的有序规划,达到生存并且发展的目的,是众多中小地板品牌的当务之急。

木地板价格上涨促使着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在这一轮的升级风暴中,只有产品特色,品牌有力的地板企业才能够生存下来。

小编推荐

寻找新一轮发展突破口 地板企要敢于折腾


"折腾"的价值、意义何在?

折腾,对于众多中国地板企业来说,总体印象是偏负面的。评价一些地板企业时,很多业内人士总是喜欢拿"太能折腾"来表达不认可、不喜欢。30多年以来,不管是对于地板企业,还是对于地板经销商,都不喜欢选择"总是在折腾"的合作伙伴。原因就是,折腾的A面就是不满足于现状,总是喜新厌旧;B面则是越是折腾越是没钱赚、不安全不稳定。

不过最近几年来在地板市场上,却出现不少总是在折腾的企业。对于地板厂商来说,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折腾"的价值和意义?到底应该是彻底拒绝折腾、回归平静,还是要通过不断折腾找新的商业突破口和引爆点?

折腾,企业转型变革的引爆口

对于一直在折腾的地板企业,近年来外界评论大多一分为二:一方面,钦佩他们在互联网时代敢于折腾,不断去寻找和构建新的业务体系,却没有影响到主业的大动荡;另一方面,质疑他们总是在不断折腾,却一直没有折腾出一番大的事业和新的道路,陷入折腾迷途之中,并没有找到新的出路。

其实在中国地板业,折腾并非都是贬意词,更不是什么祸首元凶,反而是一大批地板企业浴火重生、转型变革的引爆口。可以说,在接下来的商业竞争和转型变革中,一大批地板企业要快速掀起一场全员折腾的新战役,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系统性折腾,拿外部压力倒逼内部变革、拿未来风险反思当前困局,从而快速找到一条新道路。

折腾只是手段,突破现状是目标

折腾只是手段,最终目标却是寻找一条可以突破发展天花板的手段和路径。如果只是依靠企业内部的觉悟、危机意识和组织体系,地板企业只会陷入"温水煮青蛙"的尴尬之中,必须要通过外部的一系列压力、挑战来倒逼内部。无疑,折腾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和方式。

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地板企业要走出过去的成功模式、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业务体系,要敢于折腾、善于折腾,让折腾成为撬动企业变革的最大引擎。当前,鼓励地板厂商去折腾,并不是让所有地板人都去穷折腾、瞎折腾、乱折腾,而是要把握折腾的主动权和大方向,让折腾成为地板厂商今后几年持续转型变革的一股力量和后盾。

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开启 地板企业是潜在受益者?


楼市调控对地板消费有“激活”作用

房产调控政策接连出台,虽然很多人都对地板行业的发展持保守态度,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地板行业是新一轮房地产调控的潜在受益者。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的出台目的是为了打击炒房者。炒房的人买房是为了升值以后拿来卖,真正自己住的人很少,而在房屋买卖交易时,毛坯房更受市场欢迎,因此炒房团一般不会装修房子,他们原本就不是地板行业的顾客,所以那些炒房者并不能给地板行业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而家居消费的主导人群是那些刚性需求者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者,他们的需求才真正地左右了地板行业的销售业绩。

目前房产调控政策无论结果如何,不可否认的是,投资型消费者将会越来越少甚至消失。如果房价开始回落,消费者观望情绪减退后刚性需求就会释放,老百姓花在买房上的费用降低了,自然就会在装修上投入比例大一些。到时候,地板行业长期趋势必然向好,不管是家装市场还是建材行业都必定会出现“报复性反弹”;倘若,房价仍然处于稳定上升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那些强烈需要房子的消费者还是会出手,这部分出手的人本身存在刚性需求,自住型的装修势必会推动地板消费市场。

为了稳定房价,此前专业炒房团自然不会将房子轻意甩手,他们会将房子进行简单装修后出租,大量的空置房进入市场也是一个增量,所以对于装修市场也是一个很大的增量,这部分市场份额自然不可小觑。

保障性住房的推动有望拉动地板消费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保障性住房的大力推动将扭转形势,有望拉动地板等家居建材消费。保障性住房低廉的房价节省下来的购房开支,将一定程度上转化为装修购买力,拉动家居建材市场需求。某权威机构曾做过调查,发现人们会在收入提高、结婚、住宅环境改善、升职以及家庭增添新人口这五种情况下购买家居产品。这五种因素在我们的工业化建设和城市化建设中效果愈加凸显。

对于地板行业未来发展的走势,许多人认为,中国人有“居者有其屋”的传统观念,房产的保值增值功能都决定着对住房的刚性需求,而这种自住性需求必然会产生装修的需要,因此从需求决定市场的角度看,未来地板市场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中村的改造、新城的建设,今后房地产量还将会是一个逐渐增长过程,这些都为未来家居建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地板产品不断创新,人们更换新家居产品的周期也会越来越短,因此,未来地板市场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淘汰赛”一轮接一轮 地板企业数量却越来越多?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些年来,地板行业凭借着手里头的资源、人脉单干的“土皇帝”不在少数,此外,行业内还有许多虽然工厂、销售、资质等都具有但是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渠道都缺少含金量的“小作坊”。所以,地板行业虽然经历了几年大浪淘沙似的洗牌,但企业数量确是越来越多。

行业结构仍处不合理状态,整合并未结束

业内人士表示,“行业虽然结束了混战大洗牌时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整合结束,更像是可以发起新一轮淘汰赛的‘讯号’,经过近几年的整合,一些含金量高的企业正在逐渐倾向各自细分领域寡头发展,但周围仍然有很多良莠不齐的企业林立。正如这位大佬所言:“现在行业就如同一个武林江湖,‘高手’各成派别,同时也有一些‘强敌’、‘低手’环绕四周,而不论是‘厮杀’还是‘联合’,终有一天,会有人一统‘江湖’……”

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是:行业结构仍处于不合理状态,中低档同质化产品过剩、市场需求的疲软和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依然没得到有效解决,“供大于求”的困局还是制约这行业的发展,更严重者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让行业再次重陷低端“价格战”的深渊……

一方面正如“大佬”所说那样,目前行业格局是:规模型企业数量有所增加,中等规模企业数量不断递减,小规模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整体格局由以往“橄榄形”向“哑铃形”转变。就市场走势来看LED显示屏行业的“大鱼吃小鱼”现象在所难免,不管是兼并还是融合,你并购别人抑或是被并购,“并购”都将会是一个行业常态并且这个过程必将持续。

另一方面,市场上正在逐渐形成强势品牌的方阵。近年来,随着行业的专业化细分日趋明显,地板行业总体技术水平以及服务水平上升明显,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业内技术创新氛围活跃。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些地板企业抓住机遇顺势而上,成功的从“牌局”中脱颖而出,并且不断联合周边“势力”形成品牌方阵、做大规模,稳稳占据市场。

大浪淘沙始得金,地板企业想要发光发亮,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比如说在市场定位方面,地板企业应该依据自己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产品定位,再沿着既定方向谈发展;在产品生产方面,除了拥有一定规模,产能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不但拥有规范的常规化产品,地板企业还必须具备自己“独门”优势技术,能为一些特殊工程应用提供强有力的产品、技术以及服务保障;在市场渠道方面,也要不断改进扩大、夯实自己,这样才能避免自己成为行业新一轮淘汰赛中那条被吃的“鱼”……当然,上述观点是针对自己已经具备一定实力的地板企业,而对于那些没有“单飞”能力的行业弱势企业来讲,趁早傍个“大腿”寻求庇护也是不错的选择,至少跟在“大鱼”身后被吃掉的机率要比自己盲目“独行”少的多。

受国际木材价格影响 实木地板价格上涨


在森林资源紧张的今天,每年实木地板的价格上涨也在意料之中了!哪怕房价都跌涨了,实木地板的价格是不可能跌的。

木材需求量大

实木地板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源于木材价格的上涨,实木地板的诸多木材资源属于进口,受国际木材价格影响较大。

木材属于森林可再生资源,目前我国实木地板的木材主要依靠从国外进口,材种虽然并不是特别多,但无可否认数量还是相当惊人的。数量的递增导致森林资源过度开发,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造成森林资源紧张。另外,近年来,多国出台相应的木种限伐禁伐令,木材价格的上升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运输费上涨

进口的木材原料运输成本上调,例如欧洲、北美洲等全球六大洲地区的货柜运输费用出现大幅度的上涨,原因主要是过磅费用的增加。在7月1日之前,货柜的过磅主要是采购商自己负责,可以允许有少许的超重,但是7月1日之后,所有的货柜过磅皆由码头方面负责,不允许有超重现象出现,这样平均每个立方米的木材增加了30块人民币的费用。

国内运输成本也上涨,在9月21日起即将执行的新规《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里将不同尺寸的货车限重都进行了描述,原有的一些运输行为将受到极大限制,运费单价上调33.6%左右。再加相应增加的税金,运价起码涨35%。

交通费用上涨

9月6日起,新的POS机刷卡手续费调整后,对于普通消费者影响较小,小额消费是利好,由于取消手续费上限额度,对于大额交易其交易成本将几倍或几十倍的增加。新标准执行之后,贷记卡手续费不再封顶,例如买一辆10万元的车,商家就要支付600元的手续费,即使按农行0.5%的费率计算,也要支付500元。

企业运营成本增加

诸多企业想要在今天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夺得一杯羹肴,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完善自我品牌形象及产品质量,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做准备。包括原材料,科学技术、生产设备、工人、物流等等。人力成本的增加,木材价格上涨、人力劳动成本提高、企业竞争激烈,这一系列的原因将导致实木地板的价格只会有增无减。

实木地板价格上涨 企业还需理性调控


需求量与运输成本增加导致原木涨价

1.木材需求量加大。实木地板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源于木材价格的上涨,实木地板的诸多木材资源属于进口,受国际木材价格影响较大。木材属于森林可再生资源,目前我国实木地板的木材主要依靠从国外进口,材种虽然并不是特别多,但无可否认数量还是相当惊人的。数量的递增导致森林资源过度开发,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造成森林资源紧张。另外,近年来,多国出台相应的木种限伐禁伐令,木材价格的上升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2.运输费上涨。进口的木材原料运输成本上调,例如欧洲、北美洲等全球六大洲地区的货柜运输费用出现大幅度的上涨,原因主要是过磅费用的增加。国内运输成本也上涨,《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里将不同尺寸的货车限重都进行了描述,原有的一些运输行为将受到极大限制,运费单价上调33.6%左右。再加相应增加的税金,运价起码涨35%。

除了原料价格上涨,企业自身的运营成本增加等也是实木地板近年来价格一路攀升的重要因素。

对待实木地板原料涨价地板企业应理性调控

虽然实木地板原本的价格就偏高,如今产品在终端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表面上增大了企业的销售利润,但事实上,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也随之调整。因此,实木地板涨价,地板企业还需认真对待。

对企业来说,想要在今天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夺得一杯羹肴,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完善自我品牌形象及产品质量,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做准备,包括原材料,科学技术、生产设备、工人、物流等等。人力成本的增加,木材价格上涨、人力劳动成本提高、企业竞争激烈,都是企业要考虑的范畴。

尽管多方因素都让实木地板价格越来越高,但考虑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很多厂家到现在还不敢涨价,担心涨价会直接影响销量。不少地板企业对于成本上升想涨价而又暂时不敢涨价的形势感到无奈,而很多经销商和地板厂家一样无奈,经销商的运输成本同步在涨,而终端零售价格同样上不去。站在这一角度,地板企业还是要均衡好该涨价多少才较为合理。

有人说,企业应该通过强化管理、积极创新来消化掉上涨成本,而不是转嫁给消费者、由市场买单。此话不假,但高额上涨的成本,有时企业是不可能完全消化掉的,地板企业面对的成本上涨是刚性的,而且往往幅度较大。面对成本高涨的现实,理性调控价格,是地板企业生存的需要,也是企业成熟的表现。

文章推荐